論壇風格切換
  • 2411閱讀
  • 13回復

DV相關常識潛談與個人的經歷心得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0車 發表于: 2005-09-03
— 本帖被 tim 執行取消置頂操作(2007-06-24) —
  以個人電腦製作DVD、SVCD、VCD我的所見經驗談,更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評價一下你瀏覽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動

搞笑

開心

憤怒

無聊

灌水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1車 發表于: 2005-09-03
● DV之規範與相關信息的解說 M\O6~UFq!  
t I}@1  
x/D"a|  
  所謂的「數位影音」(DV;Digital video),是一種將影音類比信號直接轉換為數位信號的串流資料(Data stream),也就是一種組合「影」與「音」的多媒體物。而儲放於個人電腦儲存體上,都會有一個「副檔名」諸如AVI、WMV、MPG(MPEG-1)與MP2(MPEG-2)等,看這些名稱大都就可指出包裝的法則,這個法則也就是「壓縮與解壓」(Compress/Decompress)的方式,簡稱「CODEC」因是一個特定的功能又稱「壓縮器」。然在規範上,正統等級的DV檔案在個人電腦上若是以AVI格式來作原始碼(Source code)儲存時,其「壓縮器」就很不一定了,但是「影」與「音」的規格都是固定相同的!以下就是針對DV這一等級之規範的定義來作直接的解說。 P'f0KZL;  
YT7,=k_  
6&/H XqP  
w5*?P4P  
A.影像格式(Video format);即影像的解析(resolution),包含有「色彩(Colors)」、「尺寸(Size)」、「畫格率(fps,Frame per-second speed)」。 ,4dES|)sP  
bz!9\D|h  
 a.「色彩」─ 9L3#aE]C  
  亦稱色階規定上是百萬色,俗稱「全彩」(目前為24bit);熟知圖像色階越高表示越細緻就越趨近真實,所以色彩越高是越好的,而DV所定的就是這一個色階的等級。 d{_tOj$  
\(UEjlo  
 b.「尺寸」─ 6itp Mck  
  指圖像畫格的長寛大小,主要有NTSC與PAL兩大系統(當然還有其它的),而我們台灣國家用的是NTSC系統,規範上有4:3比例的720x480、16:9比例的856x480兩種尺寸。在電視上大宗都是4:3的,而長久來16:9的都是用於電影院,然16:9的電視或LCD也很普遍,其可以完全含概4:3、視距的工學也較符合人們的眼界。就DV級的這一尺寸言,同時含概了DVD影片用的720x480、SVCD影片用的480x480(未標準化,中國自訂的)、VCD影片用的352x240,故只要是用DV級的規範為藍本就可以轉換製作目前的各等級影片。 S<^*jheO5  
`5}XmSJ?5  
 c.「畫格率」─ l'YpSO~l7  
  每秒畫面產生的速率(Rate),主要的也有NTSC與PAL兩大系統,NTSC為29.97fps一般稱餘漏的30畫格、PAL的為25.00fps。熟知人們的眼睛具有「暫存視覺」現像,當連續的每秒約有15個畫格以上的圖像出現時,人的眼睛感覺就會看成連慣性的,這就成為電影拍攝上開始利用的一環。當集合連續動作的圖片(像)就被稱影片,再配以聲音就是所謂的動態的影音。 cWIX!tc8  
]D&$k P(  
 d.「CODEC」─ 7V?]Qif~  
  指這裡的影像壓縮而言其種類繁多,但這一Video CODEC是可以不用,只不過每秒的容量大得很驚人,所以都會採用它,而在DV級上主要有─共享的Microsoft DV Code與各大廠DV擷取卡專用的,如Canopus DV Code、Pinnacle DV Code等,這些CODEC的特徵都是在一定的壓縮比例下不會有任何的失真。 ==I:>+_ ^|  
WQ4:='(  
[0N==Ym1  
OtJYr1:y_  
B. 聲音格式(Audio format);即聲音的解析之取樣((Samples),含有「取樣頻率」、「取樣格式」。 > taT;[Oa  
G\tTwX4  
 a.「取樣頻率」─ wIuwq>  
  細分聲音的方法,含有每秒分割次數與產生的速度,每一秒分割次數為48000次(48KHz)、每一秒產生速度為384000鮑率(384KBPS;Bourd Per-second Speed,俗稱鮑得率-Bourd rate,即每秒產生的位元數),書寫都以「48KHz/384KBPS」來表示。 z^I"{eT8  
v>.nL(VLjP  
 b.「取樣格式」─ 3lhXD_Y  
  細分聲音的精度,含有長度與頻道,長度最大為16位元(16bit)、頻道為二聲道稱立體音(Stereo),當在錄製時聲音的長度可以保留,如只作12bit現場錄音而預留4bit來作後續的配音(這一方式沒什麼必要,因為只要能輸入到電腦上來作編輯則是多餘,反而會造成精度減低)。 M kko1T=6  
vTQQ d@  
 c.「CODEC」─ < Up n~tH  
  這裡指聲音的壓縮而言種類也很多,而在DV級上都是用「脈衝分割調配」法(PCM),這是一種最原始的把聲音轉換數位的包裝方式,一般俗稱不壓縮的包裝法。 {z|0Y&>[=  
7on$}=%  
  由以上提到的CODEC,已可明確的得知DV檔案的包裝,乃是由「影像」與「聲音」兩種獨立的壓縮器所產生!但是不管使用何種的CODEC,基本上都必遵循DV定義的格式範疇。而這些影、音專用的CODEC,於Windows作業系統(O. S.)上常見的就是Microsoft、Apple Quick time、Intel indeo和MPEG等影音壓縮系列,其效率、品質各家的CODEC差異性很大,以及該CODEC可設定的細項中,也關係著效率和品質,但如屬DV級的規格都是固定不能再變動的。然而有些影音檔案,雖同是為AVI檔,當在個人電腦機台上撥放時,有的就能有的就不能,狀況不外是無聲或是無影,這並不是檔案有所敗壞,可能就這一機台內的作業系統沒有它的聲音或影像之CODEC所至。在此要特別一提的,有些CODEC是要特別去購買的,這同時也會有作保護的,其中有些只可以看(可解碼;Decode)但不能產製(可編碼;Encode),尤其是能夠編碼的,例如可轉成MPEG-2的CODEC,都是有作特別的保護,且大多只能用它的專用的驅動程式再配合特定的應用軟體來起用。 f,d @*E  
dE_BV=H{  
  在這裡另值得一提的事,就是Microsoft新一代的MPEG-4 Video CODEC,它是一種可調式固定速率型的CODEC,以我的試驗─其由DV來轉換成高壓縮比的品質上,在各種速率下都比MPEG-2好,且容量還要小於MPEG-2約有八分之一,但在編輯上可操控的速度,還是不如我特別購買的Canopus DV Code,但已有廠商的DV Camera之DV Code直接就採用它了(不用磁帶改用Flash Memory來儲存,這就不需用擷取方式來輸入了),只可惜這一CODEC目前被使用的並不是怎麼廣闊與成熟,這可能是問世也不很久、不普遍的關係,且也還沒有成品的Player吧!如果是因容量的關係,在單純作保存上,反正是免費的Video CODEC,因為你只要有在Windows的O. S.內有加裝MediaPlay v7.0以上軟體就可擁有了。 60[f- 0X  
8II-'%S6q  
6aK'%K  
D2E~ c? V  
C. 相關信息說明 QL-((dZ<  
K*'(;1AiW  
q !7z4Cn  
 1. AVI檔─為Microsoft Wondows O.S.所定義的「數位化影音檔案」之中的其中一種格式,「副檔名」就叫AVI這一名稱。 <6mXlK3N0  
]r$S{<  
  a. 2GByte的AVI檔: @+syD  
   這是Microsoft Wondows最早期的一種數位化影音格式檔案。它是一種「原始性質」的數位影音檔,可以在擷取(Capture)產生時,使用各家不同規格的「壓縮/解壓碼」(CODEC)格式,因DV CODEC它在轉換時是沒有失真的處理法、反應處理的速度也快,屬一種完整式的壓縮檔案(還原不失真),非常有利於影片的後續生產工作,例如「剪接」「編輯」、「轉檔」等。可是因它的壓縮比低,所以在每一單位時間內的容量還是很大;如屬DV規格碼(Code)的AVI檔,每秒的容量就要3.61MByte,一段DV影片言只能儲存約9分45秒的時間而已;但它可適用存放在FAT、NTFS格式的磁碟中。 @8DB Ln w  
?WG9}R[qE/  
  b. Refence的AVI檔: IA&((\YC  
   其也是遵循2GByte容量的規範,但這是一種突破Microsoft Wondows最大2GByte限定的技術,然這是不統一的,因必須先由各家的專用程式來產生。它是以一個「主檔案」的架構下來建立,底下再含有其它的每個最大2GByte的「子檔案」,因不是以單獨一個檔案存在的,如果一旦遺失了任一案的主、子檔案就會無法完全連慣,也很容易會不經心的被搞混而破壞;同上可適用存放在FAT、NTFS格式的磁碟中,同時可以跨越多個磁碟來儲存。 rD%(*|Y"c  
#8R\J[9  
 c. 4GByte的AVI檔: <gZC78}E  
   是Microsoft Wondows另一個時期的規範,最大容量就是到4GByte,但只能用在NTFS格式的磁碟上,也要看應用軟體是否支援這等的規定來產生儲存檔案。 Y%^&aacZ  
.o:Pe2C  
 d. OpenDML的AVI檔: 7w @.)@5  
   上述的2GByte、4GByte二種的限定,於信息量很大的時候是很不合時宜的,目前已被這一OpenDML技術突破,但仍要看應用軟體是否有能力來遵循後產生而定,其最新版本為─OpenDML V1.02 AVI。當「擷取」、「產製」等應用軟體,支援採用此一種新技術來儲存檔案時,一個AVI檔就可以大到跟一個硬碟容量一樣,且不用區分磁碟格式為FAT或NTFS,也同時可以跨越多個磁碟來儲存,又可以設定每一個檔案的大小。 oE"!  
vo!:uvy;2  
fyYv}z  
 2. MPEG檔─主要有MPEG-1和MPEG-2兩種,被現今的VCD與DVD影音光碟作為專用的影音壓縮後還原法的規範。 l"IBt:  
  其最大的特徵是具有很高的壓縮比,所以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就可以存放很長的影片時間,但它不是很適合直接拿來作編輯工作的,因為它是一種有破壞性的壓縮法,也就是一種失真的壓縮影音檔案(還原時無法與原始的一致)。因在一般的編輯應用軟體上,要處理非常繁複的運算與多次的轉換,當要來作較細膩的編合時,運算上它會更形覆雜化、動作相對的會很遲緩、同時要耗長時間來等待,而且它是可變速率的,在轉換時品質等級差異也很大。如果被「剪接」、「編輯」與「轉碼」的影片不是最終要用的,只要再經一次的MPEG轉換就會有再一次的失真。 <H}"xp)j0  
OJ@';ZyT=  
A. U<  
 3. 可通用的DV擷取裝置─USB與IEEE-1394介面 6M"J3\ x  
]'~'V2Ey  
  a. USB介面─ Te$/[`<U  
   是繼RS-232後新一代的標準化高速「串列」全雙工通信介面(而IEEE-1394也是),目前區分有兩個版本USB v1和v2,原開始只有一種時只叫USB,後因速度與控制不能符合需求,再加強速度與控法的規範,就叫V2而之前的就被叫V1。如要從USB V1.x只有12Mbps的傳送速度擷取每秒達3.61MByteX8.6(註:8.6是DV級不失真下的壓縮比),換算「位元速率」(Bit rate)則要3.61X1024X1024X8bitX8.6=26042723bit=260.43Mbps,始為相當的每秒傳送速率,相較下是不足的,這要到V2.x Hi-Speed(480Mbps)者才可以滿足,但它還是沒有IEEE-1394的高速、也沒有IEEE-1394頻寬固定的保証,所以USB V2.0雖有足夠的頻寬針對及時撥放的DV來擷取時還是很會遺漏的! >^|\wy  
LP@Q8{'  
  b. IEEE-1394介面─ <g>_#fz"K  
   雖IEEE-1394它是目前最高速的針對DV來作擷取還是近幾年的盛事,但卻比起USB早了十幾年以上就誕生了,這當初賣的很貴,在約十年前時都要上萬元,非要命沒有人會去用而現在普遍了,同USB介面卡一樣五、六百元頂多至千元就有,且是同USB一樣都放在地板上賣了,較豪華的主機板也含了,只不過晶片開始有兩家族系,即TI和MS,TI的就稱TI-1394、MS的就稱MS-1394而已。在剛要開始普遍化之時,其中一種在O.S.上的支援驅動程式出了錯誤會叫人選擇外,後修正了就一直都沒事且是較USB穩定的(因它保証頻寛)。另外IEEE1394的連接架構與USB也不同,它是一種對等式(Peer-to-Peer)的連接型態,也就是每一個裝置不一定需要透過電腦才能連接,只要合乎IEEE1394規定就可以互相傳遞訊息。而時下的所謂大廠的DV專用擷取卡其實跟它沒有什麼兩樣,只不過多了自己專門設計的CODEC和關起門來不隨意讓人家抓取來用而已。 MA(\ r  
.}SW`R Pk  
  c. IEEE-1394有多快? +wD--24!(  
   IEEE-1394跟USB一樣也有分兩種版本─IEEE-1394a和IEEE-1394b。IEEE-1394a有100Mbps、200Mbps和400Mbps三種速度(一般性的都是這種),IEEE-1394b則有800Mbps、1.6Gbps和3.2Gbps也是三種(這就很貴了)。上述USB的接頭V1.0和V2.0完全相同,同時也可以透過轉接頭換成DV的接頭用法,實際有些DV Camera就可直接用USB來擷取的。而IEEE-1394a的cable跟IEEE-1394b是不同的,一般大都是a級,它不像USB1.0和2.0的是一個樣,註;IEEE1394與USB介面,因有提供電壓如接錯了會具有危性險要注意。 SQ>.P  
0RtqqNFD  
E^A9u |x  
Copyright by 小豬
[ 此貼被小豬在2005-09-03 07:13重新編輯 ]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2車 發表于: 2005-09-03
●與網友的對談─遇到的DV CODEC與MPEG品質的差異性,以解說概念 7/aJ?:gX  
,F:l?dfB\I  
M[TgNWl/[  
  我的配備─DV擷取卡是Canopus的DV Raptor和DV Raptor RT兩版,而編輯用的AVI檔用的正是赫赫有名的Canopus DV CODEC;原各配Premiere v6.0 & v6.5,再選購Canopus的SoftMPEG & MediaStudio Pro 6.0影音編輯軟體。您說 「ProCoder速度很慢」、「MPEG-2的效果都不錯」!這我有不同的見証; (h`||48d  
fdp/c wd  
0v',+-  
A.以在Premiere的時間軸上,負載大於90分鐘的DV格式之AVI影片檔時為例─ HjV83S;  
Mb?6c y[  
 a.採用Canopus DV CODEC,即使時間軸放大到一格一個圖像時,拉來拉去要那裡就迅速那到裡,一點也不會有遲緩的現像,非常的快而自然順暢。 1Qf5H!5vx  
;:"~utL7  
 b.但不採用Canpous DV CODEC的AVI檔時就不同了,尤其是採用Microsoft MPEG-4 CODEC的AVI檔,這時就會如同使用MPEG-2混合編修時一樣遲緩,但如時間軸負荷量不大的話還可以動的順暢些,這只要稍2、3秒等待就可以。 C{Aeud #5  
)"j_ NlO  
 c.另使用MediaStudio Pro,同上條件,效力是有差點,但也是不錯的。 ^@L  
  只不過這套軟體在拉動時間軸時,每一個畫格都會變成「黑色格影」要停止拉動後才會恢復正常,這是一個重大的缺失,這對我使用的感受真是要命;因當你預覽時,看到不良的畫面想要在時間軸上找出那些不良的畫像或尋找場景的改變,要定位影格來「剪掉不良」、「裁剪場景」以分離它們時,時間軸拉過來、拉過去看到的就是黑色一條格線,說真格的要找到它真是比登天還難,而我的決策最後就是放棄使用MedioStudio Pro這套軟體。因為,這樣的一個缺失,連要作簡易的Off line工作都不及格,對我來說其它的功能再好也是妄然。然這一問題我有向我們台灣的友力公司反映,但在v6.5出來後還是一樣。再問最後迫得他們的工程師只好回應說:「這一套軟體,那能跟Premiere相比」,其可見一般等級是不同的。而據說Ulead是有在改,但這是一個核心技術問題,不是一時可改的來,也聽說是有在重新開發這一核心的新技術,我用過Ulead很多這些產品,只要有關拉動時間軸線的都是相同的情況。 5+,&9;'Y^  
U/{cYX  
MIi:\m5  
B.以我的機台是Pentium-4 2.4G /SCSI RAID(陣列磁碟),在時間軸上輸出MPEG-2影片時為例─ 7j._3'M=Kc  
U_oMR$/Z  
 a.使用AVI和MPEG-2混合編修時雖會遲緩,我目前是接受的了。因為還是很容易定位到畫格(但已心動想要購置ProCoder),因為我碰到的MPEG-2硬卡轉碼和品質都還沒有我現在用的Canopus SoftMPEG轉得好和快速。就以轉換輸出MPEG-1、MPEG-2(註:以製作時DVD採用Video 720x480/CBR or VBR 8Mbit rate、Audio 48KHz/384Kbit rate為準)來作比較,使用Canopus DV CODEC的AVI檔和Canopus SoftMPEG轉檔時,完成的效率比─DVD級用的可以快於1:1、SVCD級用的快於1:2、VCD用的快於1:3,如改採用Premiere SoftMPEG時完成的效率比─DVD小於1:0.4、SVCD快於1:1、VCD快於1:1.5,而MediaStudio Pro與Premiere相當。 ~ TurYvf  
MhJq~G p  
 b.每種影片的品質,那相差也大!這較難說明,我就用俗話說一下吧:這是我個人看影片的觀點,Ulead的─VCD是馬賽克的影片、SVCD是高斯模糊感的影片、DVD是同始院線正式出版的VCD級影片,Premiere的─VCD是高斯兼有馬賽克的影片、SVCD是高斯感的影片、DVD是比院線正式出版的VCD級細緻的影片,Canopus的─VCD是感同院線正式出版的VCD影片、SVCD是Premiere DVD級的影片、DVD是同如院線正式出版的DVD級影片。 3$WK%"%T  
Gvj@?62  
42Ql^ka  
  以上的說明和比較,是我個人的觀點,有意見的請別見怪啦!而我也想看看其他的觀點。就因為有使用過硬卡和軟體,以及Canopus的現階購得的產品作比較,進階使用ProCoder心想是會更棒的,因為他說的:「比硬卡品質好、比硬卡速度快、即時擷取、即時預覽、又可隨機台的速度加快而再加碼」,這實在讓人心動,只不過價錢貴而又沒有正式經歷試過,在此想多聽聽大家們的意見,請多多包涵指教! Auv/w}zrr  
M`iJ6L  
ZYu^Q6 b3  
註;由DV級影音檔,轉換到MPEG-1或MPEG-2時,目前有兩種介面─ vad" N  
I%{U~  
a.軟體程式一般稱軟式的壓法;通常賣的較硬式的便宜(但不一定是),效率上較佔用電腦CPU的資源相對速度就會較慢(但也不是一定是)。 ZFrK'BvbR  
& }k=V4L  
b.電路板卡一般稱硬式的壓法;通常賣的較軟式的貴(但也不一定是),效率上佔用電腦上CPU的資原不多相對速度也就會較快且固定。 f\/};a  
kl2]#G(  
  而倆者在品質上,誰好誰劣是很不一定的,這只能以一分錢一分貨來相比較,但是通常上「軟式」與「硬式」的特徵差異,在於硬式的都是固定後不能再變,而軟式的是可以隨時更新的,同時軟式的在機台等級速度提昇後效率是跟著加碼的! ?9=yo5M}  
8|yhe%-O  
Copyright by 小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3車 發表于: 2005-09-06
◎簡單講─製作VCD、SVCD、MiniDVD & DVD您要準備那些東西? 9X=#wh,q  
ztb2Ign<  
\ fwf\&  
0.設計製作流程! a>s v  
 A. 輸入─影音之生產,即擷取輸入(利用擷取卡)、掃瞄輸入(利用光學掃瞄器)、拷貝輸入(利用磁碟機等)。→B或C w*bVBuX s  
-'YX2!IU,  
 B. 加工─即「編輯」;剪接、分離、濾除、修飾、收放、快慢動作、合成、轉場、特效、配音、分音、配樂、字幕等。→C 2$3BluK  
<v{jJ7w  
 C. 轉檔─或說轉碼;VCD需求的用MPEG-1,SVCD、miniDVD、DVD需求用MPEG-2。→D sI^1c$sBN  
4wNxn lP  
 D. 收成─集入連慣或說串接所有片斷。→E或F xw?G?(WO  
W C`1;(#G  
 E. 播放控制─包括章節選擇、再切割再接合、單一選單或多重選單與活動選單之製作、選單的時間控制、選單的配樂、功能鍵的指定、章節段播放控制、播畢控制等。→F c=| a\\  
Dxu )by  
 F. 光碟映像化─產生VCD、SVCD、DVD之格式的轉換。→G ]_-$  
U O[p   
 G. 輸出─存成光碟映像檔或燒錄光碟片成品。(OK) S63L>p|ml  
+~[19'GH  
  註:miniDVD或稱DVCD與DVD同等級,是以DVD的映像方式燒錄於CD上而言,只不過容量小可用時間相對減少,但要看DVD Player是否可支援,另要製作SVCD還不如把DVD的品質降低作成miniDVD來得好;介紹一下「聲寶牌」國產的DVD Player(NT$2∼3K),不管是DVD +R/-R在技術以上各格式都能用,再含MP3、PHOTO、AC3 & DTS都有,反應速度快約十秒鐘內可全部檢知來播放,還可以更新Firmware(機台的控製軟體)。 ph|3M<q6  
\[8I5w-  
*.K}`89T  
1. 你要擁有那些設備,這要稍再解釋一下為─在個人的電腦上自己要有那些設備! \^YJs?  
!X,=RR `zT  
 A. 工作機台配備─(建議不是絶對) x2nNkd0h  
  a. 製作VCD級影片,用PENTIUM-III 600MHz含RAM 128MB、具Overlay之高速型全採顯示卡、16bit音效卡、硬碟18GB/40Mbps以上者。 9x:c"S*  
  b. 製作DVD級影片,用PENTIUM-III 1.0GHz含RAM 256MB、具Overlay之全採顯示卡、32bit音效卡、硬碟40GB/60Mbps以上者。 ho0T$hB  
~Ipl'cE  
 B. 影音的來源─包含 BG=h1ybz  
  a. 錄影帶;「類比的」如BETA、VHS、SVHS、V8、H8等影帶,「數位的」如DV、H8DV等影帶(有一種就可)。 8_:jPd! 3  
  b. 播放機器;「類比的」如BETA、VHS、SVHS錄放影機、BetaCAM、V8、H8攝錄放影機、電視機與類比式CCD等,「數位的」如DV、D8、DVCAM攝錄放影機、數位式CCD等(有一種就可)。 \N!k)6\  
  c. 數位化相片(圖片)與聲音等來源(不見得要,可用靜態轉動能)。 &a7KdGP8V  
cnQ( G$kh  
 C. 擷取裝置─包含 wzF/`z&0?6  
  a. 類比者用影像擷取卡和音效卡(含傳輸線材與接頭)或AV/DV轉換盒(可以簡輕CPU的負擔又不會輕易漏格,不過這就成DV輸入了)。 b,~6cDU  
  b. 數位者用高速串列傳輸卡,如USB V2.0、IEEE-1394或DV專用擷取卡等(含傳輸線材與接頭,這有的不一定會附)。 j l%27Ld  
gT?:zd=;  
 D. 製作軟體─區分有 w<*6pP y  
  a. 全能型,即一套軟體就可完全搞定。 &,JrhMr\  
  b. 分立型,即影音之擷取、編輯、轉換、撥放、輸出燒錄等,一個工作一套或分開二個以上者。 k><k|P[|  
Na=.LW-ma=  
 E. 燒錄裝置─燒錄型CD-ROM、DVD-ROM等光碟機。 4L)#ku$jW  
b\^X1eo  
,yf2kU  
 %JoHc?  
2. 你要如何準備設計與製作的應用軟體,這也要再解釋為如何準備生產加工和爾後最終輸出的軟體! {gT4Oq__  
E|_J  
 A. 全能型─ \JLea$TM:  
vC^Ul  
  a. 例使用Ulead media studio,它可以讓你加入一段AVI檔或擷取一段AVI檔,大概還可以作簡易的分段和接合的功能;這就是它的所謂剪輯。缺乏特效與播放機能,而後轉換成MPEG-1或MPEG-2檔,它的轉檔品質不怎麼樣好,最終同時限制容量、僅一段播放,以自動化的過程(不讓你參與)為你作VCD或DVD的播放設定,而後就可以來決定燒錄成成品了,這非常的全能,就好傻瓜相機一樣。 w<LV5w+  
U6?3 z  
  從它的宣傳上萬事俱備、又很便宜,看到後心中大概會馬上嚮傾買回家用了。當你用後與上市的VCD、DVD影片比較時一定有疑問?當詢問時則會告訴你─這只能、怎能怎樣的用,如果要怎樣要再升級成專用版或豪華版,可惜的冤枉哦!這可能你就已花了二、三千金來領叫了(已可以買一部不錯的DVD Plyer了),然它大多免費的為時夏一些流行產品作配合銷售的,如擷取卡、電視卡、一般燒錄機等,它們也只不過也是二、三千金而已,說來簡直就是玩具! 0e +Qn&$#4  
v%muno,  
  b. 例再多加二、三千金吧(大約四、五千金級的)Ulead DVD製片家、CyberLink Power Diector Pro,這不但可以讓你加入好多段的AVI或擷取好多段的AVI檔案,同時擷取時也可以直接擷成MPEG-1或MPEG-2,大概可以作較繁複的分段和接合的能力;然也要叫所謂的剪輯,同時有較多的效果,播放機能設定也有了,最終容量不限制了、也可多段了,很自動的再配合內定化的過程為你作VCD或DVD的播放設定再加工,而後仍然也再提供最終的決定來燒錄成成品了,這個全能比之前的全能的確是好很多了。 %RX!Pi}5+g  
kq*IC&y  
  從它的宣傳上也是萬事俱備、價格還可以接受,因需求嘛一分錢一分貨買回家用就是了,當你用後與上市的VCD、DVD影片比較時一定還有疑問?當詢問時則會告訴你─這只能到怎樣、又怎能到怎樣的用法,你那麼需要嗎?如果真要的我們有一套專業級的XXX版,可惜的又是冤枉哦!這可能你就已花了四、五、六千金來領叫了(大概可以買DVD燒錄機了),然它也是大多免費的為時下一些較高檔的產品作配合銷售的,如上萬金的影音剪輯軟體、DV Camera、專用DV擷取卡或DVD級燒錄機等,說來是好多了,凡正不是很講究拿這來作A片,啊呀可以的啦! ]E|E4K6g  
P N(<=v&E  
  c. 例上萬千金級的專業家Ulead DVD Workshop(這還可以技援本是不開門的專家級擷取卡)、DVDit,加入多段的AVI或擷取好多段的AVI檔案,但是AVI檔要大於2GB或4GB就是辨不到,也可加入更多的不同格式的影音檔案、同時擷取時也可以直接擷成MPEG-1或MPEG-2又可以調控各不同的速率品質,更繁複的分段和接合的功能也又稱作剪輯,有更多的效果甚或合成,有特殊資料庫與自建庫存,播放機能不但有多重選單還有活動的選單了,多段播放最終容量4.7GB,可以讓您參與更多的編製與控制工作,又很自動的再配合內定化的過程為你作VCD或DVD的播放設定再加工,而後也再提供最終的決定來燒錄成成品了,這個全能比之前的全能之全能的確好又更很好了。 h ^Wm03w  
n){u!z)Al  
  從它的宣傳上也是萬事俱備無一不包,然價格會很心痛的,因需求嘛還是一分錢一分貨買回家用就是了,當你用後與上市的VCD、DVD影片比,差強人意但還是會有疑問?當去詢問時則會反問你─你是生產廠商嗎?這要百萬級的軟硬設備哦,可惜的又是冤枉哦!這可能你就已花了一、二萬金來領叫了,然它也是大多免費的為時夏一些更高檔的產品作配合銷售的,如一套也是一、二萬金的編輯軟體(如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io Pro),大廠的四、五萬金用DV、AV整合卡(這時才有很好的AVI CODEC)等,說來是有院線影片的品質了,凡正又不是要作來專賣的,不過也是可以賣了! ),@m 3wQ  
#<5i/5&  
hdpA& OteR  
 B. 分立型─通常就是使用一、二套可以真正的作影音複雜化編輯的軟體,例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io Pro,再加一套可燒錄成DVD的軟體,如DVD Workshop、DVDit(這還都有PLUG IN昇級配件、還是要花錢喔)等。(詳細奧妙就待續了) eMjW^-RgE5  
r#c+{yY  
Copyright by 小 豬
[ 此貼被小豬在2005-09-06 05:55重新編輯 ]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4車 發表于: 2005-09-06
◎影片的品質要好(一),個人軟體的觀點! <h2WM (n  
rS>JzbWa  
  真不想叫人去購買這些軟體,一般來講它實在太貴了,而品質與效果要好的,我用過的由各方的機能總合來講,最滿意的是Adobe premiere V6.0或V6.5、次為Ulead Media Studio Pro V6.0或V6.5,然Ulead之系列軟體有很重要的一環缺失,就是時間軸的作法,拉動時影格會成黑影,這是在編輯時把玩最重要的地方,竟然是不及格用了它會叫你憤死但較便宜啦(現在最新的V7.0還是那個樣,好可惜、好可惜)! A('=P}I^  
@kUCc1LT  
  上提出的這兩套軟體,尚稱專業級影音編輯應用軟體,內就可以直接轉換到MPEG-2了,它們還有開放外掛(PLUG IN)各協力廠的特有功能,如軟式、硬式的MPEG轉檔(這最關鍵到製作影碟最終的品質,價位差異很大,有的高於主軟體很多,且還有作保護)、轉場與特效等,以及串流的產生直接滙出到WEB SERVER、Microsoft Media的WMV檔、Real Player的RM檔、Quick Time的MOV檔等,算是一般小公司、個人買得起的高階產品,而讀取上幾乎較正宗的各種格式的影片、聲音、音樂、圖片以及字幕特效都可以的(注意MPEG-1、2檔之副檔名要命名為MPEG或MPG名稱才可以用)。 * c] :,5  
AoL4#.r3H  
  然要燒錄成光碟時,Premiere V6.5直接含有一套DVDit─它較呆板,叫我較欣賞的是影片的播控開放較多、聲音直接就可以再轉成到DOLBY SRS(肚皮收了),而Media Studio Pro通常配合DVD WorkShop(目前有外掛昇級套件,已可作AC3和DTS的音效)─它較人性化,播放控制我仍閒不足。如單買這兩套外掛的影碟燒錄軟體,都要萬金的,而相互配銷時幾乎不用再花錢,看來是滿伐算的(註:DVDit是不提供擷取功能的,可用Premiere來作)!當你使用它們要燒錄影碟時,它們又有轉MPEG的功能,這要注意!先前的加工已作到的一定要避開再被轉換一次(實用上留意一下就會知道的),因為轉一次是再一次的失真這要理清楚,不然你就直接用AVI檔來燒錄才不會不經心的多被一次轉換的失真。如果對可用的編輯不是很在意的,直接使用一套Cyber Link的全能軟體Power Diector Pro也不錯,但它在擷取上的功能用過的感概是問題多多的─最大的缺失是不穩定,尤其在DV級上的標準上跟本不能用,但後有V3.0版已修得還不錯了,可是還是沒有真正符合DV AVI檔的CODEC可用,因為使用別家的都抓得不怎麼好,不過它有支援Open DML AVI存檔的功能上幾家的就還沒有。 *,~d!Fc  
<<gk< _7`  
  在轉換MPEG上,除了影片天生的品質外,還有一個關係到品質是影像和聲音的「速率」問題,之前我提到DVD品質的比較特別舉列以「影」8Mbps/「音」384kbps為準,就是強調等級相同才能作比較。然VCD的影音Rate已被固定化成局則不再講,而SVCD和DVD針對家用DVD Player的讀取是開放的,所以當製作影片時品質好壞它也是關鍵之一,通常區分三級(實無限制)低為影4.4Mbps/音224Kbps、中為6.0Mbps/256Kbps、高為8.0Mbps/384Kbps,其轉成的時間不變而容量大小差距不小,反正MPEG是一種失真的影音,它是作用在最終輸出用的想辨法越低越好,也就是說只能一次啦。 AzVON#rj  
j2SJ4tB /  
  另附帶一提,在還原的再生上,也是重要的一環,目前最受好評的是PANASONIC的DECODE(CANOPUS的軟硬編碼就是用它的技術在發掦的),同一來源在個人的電腦上或不同的機子上看到的品質不同就是這個原因,它還關係著很多MPEG的內部Micro code處理問題,省略的品質就差作到的就好而已啦! 6U6,Wu  
(:Rj:8{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5車 發表于: 2005-09-07
◎影片的品質要好(二)─VBR vs. CBR! &0`i(l4]l  
|va^lT  
  MPEG2的速率除可調整外它還有所謂的「CBR」(固定位元率)和「VBR」(變動位元率)兩種─就影片的長度來作考量,一般來講都會盡量要求一部電影就能放進一片CD或DVD片子內;在這時••• M0$_x~  
:O7n*lwx  
A.採用「CBR」的好處是可以預知做出來的檔案會佔去多少空間,因為它從頭到尾的資料流量都是固定的,其缺點是再生時處於連續動態大場景時如流量不夠,通病上是會出現「橫線」或是「馬賽克」等不良的情況,這雖可以用較高的速率來補償但相對的佔用空間就大了。然這說來跟MPEG-2之ENCODE技術的好壞,也是有很緊密關係的,如有注重的就會在微碼上加強補正,但這技術很難作,所以不管是軟壓或硬壓有的就會賣的很貴!這我的解釋是─我家的做得好、我家的會處理,而你不行所以我家的 ENCODE/DECODE好! _C)\X(;  
h'+F'1=  
B.採用「VBR」的好處是依據畫面本身的複雜度,來即時決定加減資料流量及壓縮比例,在同一速率的品質下它可以省下很多的容量空間,又可以避免複雜場景時內定速率不足夠的問題,缺點是無法準確的計算最終的檔案大小,這對於要將影片檔存放在有限的CD或DVD片子內,是個問題的大考量,因為這往往會叫你調來調去的一壓再壓,事倍功半的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做轉檔的工作上。 S0tkqA4  
(*_lLM@Cd  
C.比較這兩種速率除了上A、B兩項優劣問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將造成整體性的再生「品質感觀」差異;那就是撥放時的穩定性之問題。這CBR因是固定的所以不會發生,而VBR其資料流量是忽大忽小不定的,當緩衝區(BUFFER)分配不順暢時,就會產生影像的遲滯不順現象,這常讓人誤會片子或機器不良。然在智慧能力上的處理,它是否可以預先被檢知而即時補正,這問題是較難克服的。所以在綜合上壓製MPEG-2時,衡量品質只要天生的資質夠好的話(指影片的來源和ENCODE棒不棒)且空間足夠,大都會盡量採用較高的固定速率方式來製作DVD影片! BT`g'#O  
K {  FZ/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6車 發表于: 2005-09-08
◎影片的品質要好(三),最後決策的恰當性! G-)e(u   
Z qn$>mG-  
 GOP(Group Of Pictures)畫面群之了解與製作影片光碟的關係 -(?/95 Y  
AVD hgJv  
1.MPEG檔案是一種採用交錯畫格的影片壓縮格式,在這領域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內涵─GOP;即是在這種型態的視訊影片中,必須定義到為數可觀的「關鍵畫格(Key Frames)」及「參考畫格(Reference Frames)」。這種畫格的組成稱之為「畫面群」(G O P:Group of pictures)。這正是MPEG檔為什麼會那麼有「效率」的原因。此一「效率」,即指在一個MPEG影像檔資料流中,是包括一串GOP(一群圖片)。每一個GOP都是先以一個完整的影像圖框來開始的,其稱為一個I-圖片(Ins)或I-圖框(也就是未參考其他畫格的畫格),這個開始的圖片在壓縮時只有經適度的壓縮而已,而後隨從之圖片就參考它而來,這隨從之圖片另就被稱為P-圖片(picture)或B-圖片(bmp),這P-圖片只包括與I-圖片不同之資訊,因此就可被高度的來壓縮。 D^O[_/i&  
ho{%7\  
2.所以較大之GOP尺寸(distanace,距離較大),可使影像壓縮率更大些,因為影像每秒之I-圖片會更少些;因為I-圖片是在一個GOP裡唯一的完整圖像。因此比率的大小在壓製MPEG檔也會影響它的品質,所以也就要注意I與P間的關係─ ?1\I/ 'E9  
  a.大時壓縮比大而檔案就小,然參考點少品質就差些。 Uzvd*>mv  
  b.小時壓縮比小檔案就大,然參考點多品質會好些。
,YM=?No  
C0w_pu  
  而規定上運算的必要GOP場必須是I/P場的整數倍,例通常慣用的I/P frames distance為3時(圖框距離),則number of frames in GOP為15 (在GOP裡圖框的數目)。另附帶一提,這I-圖片也是您唯一可以插入一個章節或暫停影像的開始點,當您在製作影碟片時會遇到章節的分割時,就是以它來作分離點的。 `TO Xkt j  
cG0)F%?X?  
3.而MPEG檔與影像光碟是一體兩面的關係,當您透過燒錄軟體將MPEG-1轉成VCD或將MPEG-2轉成DVD時,在燒錄軟體這一方會自動地將檔案轉換成DAT檔格式(用於VCD)或VOB檔格式(用於DVD),但是燒錄軟體能夠接受MPEG檔案必須是(前有提到的); YkFLNCg4}  
 a.VCD─NTSC系統用MPEG-1時,Video size-352x240 colors-24bit(全彩) /rate-1.15Mbps、Audio sample- 44.1Khz/16bit & stereo bit rate-224kbps的標準格式,這是一被固定化的規格較無彈性化可言,唯有在色彩看上足夠與不足夠達24bit較能區別它的品質。 ?pJ2"/K   
 b.DVD─NTSC系統用MPEG-2時,Video size-720x480 colors-24bit/rate4.0∼8.0Mbps(實際上還可以更高,當使用DVD Player時,要看是否真正完全支持,不然就要這樣子才不會起怪!)、Audio sample-48.0Khz 16bit & stereo/rate-128∼384kbps。 lW-G]V  
!Usmm8!K  
註1: #QlxEs#%  
 A.對DVD言其彈性非常的大,上說明的只是一個「影」與「音」都是採用MPEG-2格規壓縮的標準,方便在個人電腦上與自製DVD光碟方使用而言,其「影像」、「聲音」、「字幕」等還可完全的個別分離開來,尤其在聲音上彈性更大;它可以採用MPEG、PCM、SRS、AC3或DTS等,為單一音效或多重音效、單一語言字幕或多語言字幕、多樣化的選單與播放控制與限制等等好繁複的。 ~g[D!HV|yu  
  如要達到這一些水準都能製作時,以目前而言其設備是很貴的,實際上在PC上的使用應用軟體也是很容易辨到的,只不過它是關係到很複雜的各方之專利與權益等問題罷了。 L1lDDS#  
 B.而在VCD上也有所改進的,目前大概區分有原始的規範謂VCD V1.0和加以改進的VCD V2.0或未成熟的VCD V3.0,其在影像和聲音上因已被定死無法再改變了,爾後的版本只是在控播上作加強而已,說來就是學DVD功能的選單之皮毛來用罷了。 56c3tgVF  
H,;ZFg/v8  
註2:再綜合一下前有提到的,順此再一次的理清─ (Ze\<Y#cv  
A.在MPEG-1下,速率越高其影像是越清晰,相同的檔案也隨之越大;它雖可達4Mpbs,但這已無法被一般的VCD Player接受了。 YSZ[~?+  
 B.在MPEG-2下,速率越高其影像也是越清淅,然檔案也是隨之越大;它雖然是可調變速率,幾乎是無段式的,雖可達到10Mbps,但如超出2.2∼8Mbps時也無法被一般性的DVD Player接受的。 [ifQLsHA  
 C.其各種Rate的不同、GOP的不同,採用CBR或VBR等您必要衡量而後行,還有不管軟式與硬式的ENCODE的好壞,這些都要有觀念的自知之明。 #TP Y%  
 D.如你有製作的經歷,可能使用的應用軟體的優劣不等,有的或許會跟你提示規格不符就中斷,如不會的且不能再進行下一映像碟的製作步驟時就會迷惑。或有的會提示與不提示的就自動的幫您轉到近似或可用的規式,然您就會發現為什麼要花好長、好長的時間呢?而品質不如預期的呢? ~3Z(0 gujD  
 E.如你有製作的經歷,應用軟體可能會主動的區分上、中、下三級或更多級來供你選擇,然與你的縮製不符時就會再次的為你重壓,以致造成二次的失真;如是單只這樣規範的應用軟體,當在前段加工時就要作好規劃與理清。 /hyCR___  
 F.這所指的VCD與DVD之採用的MPEG-1與MPEG-2規範,是必須符合遵循家用的VCD、DVD之播放機而言,當然它不在指定的範圍時也是可以強制來製作和強制來播放的。 KkHlMwv  
#|e5i9l*B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7車 發表于: 2005-09-12
◎影片的品質要好(四),在「再生」時另一現象之說明! +o/;bm*U<K  
{hRAR8  
 SVRT VS MPEG,針對SVRT輸出技術之解說 .+B)@?  
+uwjZN'9a  
  「SVRT」一種智慧型高速不失真影片輸出技術,由我們台灣Cyber Link發展出來的。它能夠節省您寶貴的製作時間─即使用MPEG或AVI格式製作剪接[註]時,不需要額外的壓縮和解壓縮,相較於將整段影片的重新壓縮和解壓縮的技術競爭,這是可以為您節省大量時間的。 "ej>1{3Y:=  
?0;b}Xl-  
  但在宣導上,因說明的不足或個人的認知不夠,這往往會被錯認而指它是一種不會有失真的壓縮技術!尤其是針對MPEG,是一種破壞型之形態的影音壓法,却被解釋成擁有此一技術的應用軟體,在輸出MPEG檔時就不會有失真了。這我要為大家理清一下,因為我碰過很多的人,尤其連技術服務人員也會有這方面的誤謬。 {2:H`|x  
3iEcLhe"4  
註:「剪接」─Montage;Cut of edit a film,應該叫剪了再接上的意思,不能叫「編輯」─Edit、Compile;Editing operation。也就是說「剪接」是一個單樣化的工作,而「編輯」是一種除了剪接另富有其它的繁複工作的組合(合成)之義涵。 W'0wTZG  
ga~vQ7I_  
  注意到沒,SVRT就是一種較單純化的輸出技術,本身是不作壓縮工作的,因為它是將不要的去頭、去尾後再次將要的組合輸出而已。也就是採用這種技術的應用軟體,對一個已有的AVI或MPEG檔之影片片斷,單只剪除不必要的再用如同拷貝的方式重新的接續複製後再輸出的檔案。就因在這時它沒有再作特定壓縮轉化的工作所以是沒有失真的,就因為在這時它沒有壓縮的損耗時間所以效率高。 z!L0j +  
7R2)Klt  
  然當您是將AVI檔和MPEG檔「混合」的組合時,或想要的MPEG檔不是「原來」的影音「速率」時,也就勢必要再一次的兼作MPEG的重壓縮轉檔工作了。在這種狀況下,它的效率就不同了,而失真度就是原來百分比以下(再下一層),例以MPEG速率來比喻,原為8Mbps轉後只能有80/100的品質、原為6Mbps轉後只能有60/100之品質而已。所以說─因MPEG是一種失真的檔案,只要有一次的壓縮就會有一次的失真,並不是採用SVRT技術輸出的就不會有MPEG轉換工作的失真,這可要搞清楚啊! 8\V-aow  
D&^:hs@  
  針對擷取時作直接性的以軟式或硬式的轉MPEG檔時,而同時以SVRT為基楚來作VCD或DVD影片的剪接,其效率是目前最高的。但當你不能滿足,要作真正的較繁複的「編輯」工作時,直接擷取成MPEG檔的,勢必效率會更低、最終輸出失真程度會更大。在真正的「編輯」上之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這也是MPEG檔不是很適合這一工作的原因之一。 %8{_;-f  
Y}#^n7*w~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面
只看該作者 8車 發表于: 2005-09-13
哇...遇到大師級人物了...今後有人可以請益了..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9車 發表于: 2005-09-22
>哇...遇到大師級人物了...今後有人可以請益了.. *F szGn<  
$Pd|6  
  您太客氣了,大家就一起來吧!嘿嘿,好像只遇到一個知已耶!我是有自感口水橫飛•••
離線阿寶

發帖
383
只看該作者 10車 發表于: 2005-09-22
受益良多但只會傻傻的亂拍一通 i S%  
只想幫小朋友留下回憶 "EoDQT"0  
CRFCqmevR  
是很想學好 [,=d7*b(l  
但對美的欣賞力真的有限 [*8Y'KX <  
最主要還是懶 ak;6z]f8[  
xjo;kx\y^  
家族的目地不是每個人交換自己的經驗和專長否
就是有你這裡才這麼好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11車 發表于: 2005-09-22
◎影片的品質要好(五),「再生」時另一「品質感觀」現象分析! Z<vKQ4 G  
g"}%2~Urf  
  一部影碟片在播放時「斷落」之「接續」控制可能發生的現象(也適用於Audio、Data光碟燒成的要訣) sVOyT*GY  
Z'.AAOG  
  這不關VCD或DVD前置加工時的優、劣形成的影質問題,而是存在於規劃製作時您可能不知(或許無經驗)的狀況下所形成的,這要談的是─一部影片在播放時「斷落」(片斷、分段也可免強稱章節)之「接續」控制可能發生的現象,這比上次講的「品質感觀」差異發生的機率是更大的! #T'{ n1AI  
OG>}M$ Ora  
  在家用播放器(VCD、DVD Player)上一般會有一個快取的緩衝區或器(Buffer),如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記憶存取)或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進先出)等技術之應用,以應對MPEG資料串流(Stream)的輸入、暫存、解調與輸出,而無論如何都會有一個─「一進一出」的交替法則。當在整個影片「場景」的接續(泛指章節、片斷、分段的更新變換)時,如資料不在碟片的同一區段、同一軌道以及在一慣性的接點上,且檔案長短距離不等之狀況下,也會因流程的不固定、斷與段變化和大小、輸出釋放、輸入讀取與解調等之綜合工作,累計的時間差加大,而產生延遲、不同步調、間斷和不完整影像(成雜訊)等狀況,或稱即時(Real time)反映不足之現象。 .nx2";oi  
Al} B34.uh  
  在這一現象的結果所形成畫面的停頓、不流暢、不全的圖像而成的雜訊,帶來的同是一種整體性「品質感觀」的問題。它同前一次說過的現象幾乎是雷同的,同樣也會讓您誤認為是碟片或機器的不良,然這個現象只要遵循一個口決─「一體成型」;就可簡單的透過規劃後來避免之的!再說明白一下,就是將整部影片採用單一的一個影音檔案之作法;那我要有段落、有章節、有選單之控播方式要怎麼辨呢?這不用擔心啦,就請看以下我的分解吧! W *),y:  
|}Nn!Sj>#;  
*V8<:OG|e  
1.如何的來作成單一的一個影音檔之決擇? S.-TOE  
Ku5\]  
 A.應用方式(一) +0nJ  
  於擷取時從頭到尾一次的完成,這不管是轉成AVI或MPEG都是可以的,而MPEG檔的存放通常是比較沒有問題的(一個小時容量頂多2.0GB左右,還算小),但AVI則要看你的擷取應用軟體是否支援超大檔案的功能(如Open DML)而定,這您可由之前的說明得之(不再多說了)。這一方式最大的好處是,當不作非必要性的「編輯」情況下,就可以再直接的作成VCD或DVD影片了。其缺點是影片中有不良的、不想要的部份,想要過濾時就要較費力了,因為必須再作剪除接合的工作[ color=red](這時如擁有SVRT技能的應用軟體可以叫你較輕鬆解決的),然若又想再加入什麼的─如轉場、特效、字幕•••等,那就更要損耗時間了,則這一方式就較不可行。 ,St#Vla  
PNgY >=Y  
 B.應用方式(二) 0zmE>/O+  
  於擷取前先作場景的掃瞄、篩選後,以分段式集合的選定再作擷取(這在純DV式的控制上是很便捷的),要它從頭到尾也是一次性一個檔案之擷取這也是可以的,另還可以同時減少存放的空間。這雖可過濾不良和重新排序,不過還是有一個正統「編輯」上不可行的大缺點,然方便性當然更勝於A.點的作法。 V5V bJBpf  
vlmB`T  
 C.應用方式(三) bnf'4PAt  
  直接取用B.點的優點後,以區分每一個場景為一個段落的方法,分段獨立檔案的存放是較折衷、適中的方式;這還可以跨越多個磁碟來存放管理,又可便利於事後的細部加工。較有經驗的,這個方式可能大家都曉得的用吧!但往往被忽略了最終輸出,也是一段一段的,這也可能是您的最愛?這樣的好處是於製作影片時,收錄集結後自然的形成了很多的段落或片斷!您是這個樣子的嗎?這個方式除了便於加工外,然也是可以在最終轉檔時,由時間軸[註1]指定,要一次或多次的輸出成一個或多個的MPEG檔的喔!明白了用意了嗎?我只要一個啦!(有些軟體可能是玩具型的或試用版型的則會刻意限定長度、當成了單一檔案後就無接縫也就不會有間斷性了、無接縫時流程固定了就可消除即時性能不足了。) Lb:g4A"  
bh,[ 3X%  
1H? u Qy  
2.那我要有段落、章節、選單(可預知想看的達快速選擇)來作控制該怎麼辨? _hAcJ{Y  
?pW`cFLDHF  
  其實在製作VCD或DVD時,如沒有特殊的訂定,片斷、分段、段落、章節等都可以由「節點」來形成的。注意之前有提到的沒─「I-圖片[註2]也是您唯一可以插入一個章節或暫停影像的開始點,當您在製作影片時會遇到章節的分割[註3]時,就是以它來作分離點的。所以啦,透過I-圖片的指定後,兩個點間接就是一個段了,則一個一個場景、段落就再次的由I-圖片的指定而形成了,當再選定多個場景或段落就可成章了,而一個選單就如同一個章也就是多個場景們的集合。如是的作法後,在整個影片上只有記號,沒有真正的分離段落,這是可以更優越快速的跳至任一可控制的選擇點上接續來播放的,因它不用以重新讀取的方式來搜尋段落(就只有一段嘛!),且是固定的在一完整的軌道上或區間上(就只有一段嘛!),所以就能呈現更穩定的接續讀取(就只有一段嘛!),所以就沒有流程的不固定、斷與段變化和大小(就只有一段嘛!),故效率就高因而就可提升輸出釋放、降低輸入讀取與解調等之綜合處理的累計時間差;這可比喻如同電器裝置之「全機無接線」作法,把不必要可能會造成的干擾因素降至最低。 Q 3hKk$Y  
RIWxs Zt  
註1;時間軸─就同一個歷史的經過一樣,在上的每一分段就佔有一段時間的場景經過,其上基本上會有明確的時間點細分,這你可以把每一段落的開始點抄錄下來,以便在製作VCD、DVD時尋找I-圖片的等同時間點,然就可以事半功倍的完成VCD、DVD章節的規劃和選單內容的集錄、跳控製作了。不過各應用軟體在時間軸上功能的表現不一,您要盡可能的應用就是了。還有您雖作了「一體成形」的壓製成一個MPEG檔案,但在DVD製作上轉換成VOB檔格式時,可能還是會主動的來切割成每一個GByte為一單位容量的檔案,但它的資訊是始終連慣性的所以也就不用去理會它了。 kyR:[+je  
v|XTr,#  
註2:分割─在軟性作為上它不一定指要分離,這是可以用記號的方式來區別之的,在這裡的用法就是不要您去作成真實分離的切割。 x|/|jzJSX  
1-8mFIK  
註3.順此補充一下,I-圖片是以完整的影像圖框來作GOP開始的進入點(Ins),然也又被稱為GOP的內部畫面 (Intra picture),所以用「I」來表示。 w$3 ,A$8  
,Xu-@br{  
  有經驗的您或設計出來的播放機子,必要有段落的切割分離時或檢知有不即時性的選控時,作為上「暗、明」的控制是一種上策─必要時在一個片段的開頭加入由暗漸明與在一個片段的結尾加入由明漸暗的轉場控制,是可疏散人肉眼的暫存效應和避開可能發生的雜訊喔!另強調一下,本次的說明作法也適用於一般的Audio或Data等各種CD、DVD錄製時的仿傚!當在燒錄光碟時如非必要指定「多重區段」時,就以一次性的一個軌道的方式來燒錄作成光碟,這樣是可以確保讀取的快速與順暢和減少間斷再搜尋的時間。 0IsPIi"7  
+SP{hHa^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12車 發表于: 2005-09-27
※常用影像裝置解析的一點了解─談影片的品質要好的另一個方式! Y21g{$~Q{  
>/{@C  
  (TV家電VS.其它影像家電解析的解說與網友的FAQ─與一些網友的問題整理應對) -M~8{buxv  
2iHUZzz\  
  日前我(發問者)購買了一款MPEG卡,其擷取的驅動器(Driver)的名稱,看到的叫XX 2210 PCI Capture,它附有二套應用軟體,自家的這一套可以用來擷取AVI和MPEG,但AVI只能以內定的來使用解析320x240。另一家說明更是萬能,但是在抓取它的Driver時就會卡住不能再動,連Driver的名稱都秀不出來。 _uWpJhCT  
e%@'5k\SK  
  經詢問的結果是─a.剛開始說不能用的原因是對方的問題(雙方互踢皮球)、b.再問乾脆說世上沒有一款應用軟體,可以抓取各家獨有的硬式擷取驅動器、c.再追問為何某某家的應用軟體可以抓取你這個產品的,和你們代理的某某家的硬體卡呢?則一本說教不奈繁的切掉電話。 O $LfuL  
"C }b%aO:  
  針對上談的這一款MPEG卡,實際上我個人曾用VirtualDub、Premiere為這一些問題測試過,結果是可以看到該驅動器的,但是無法使用。而再使用另一家的應用軟體時,確實是可以抓來用同時可以擷取AVI和MPEG,但會時好時壞就是不穩定。但它對另一代理的某某家硬卡,確實是抓的很好而也用的很好這不用再質疑了!上的a、b、c三個問點,說明一個典型常見存在兩造間的服務問題,而問題的徵結在於產品的技術尚未成熟使然,或產品位階的定位問題上,就如我在這兒談到的有些產品就如玩具的區別一樣;它可用但就是要叫你憤怒。 k\wW##=v  
<x@}01 ~  
SlgN&{ Bk  
  針對前言因應而生的發問─ ydFD!mO  
Q1: 00'%EYO  
  如果該硬式卡的擷取驅動器也支援WDM等規範,除了該品所附專用擷取應用軟體外,和上談到軟體外,是否還有其它的也可以來抓,同時可以作選擇性的擷取成為MPEG或AVI檔? 3Iua*#<m,  
0QFS  
A1: |P[w==AAf  
 a. ]*v dSr-J  
  如果硬體的驅動程式,有依據標準來做,則應該各應用軟體都能通用。不過很多硬體廠商的驅動程式,對於該硬體比較特殊的功能,都只支援自家設計的應用軟體。 .}&` TU  
 b. 5pj22 s  
  而跟硬體有關的問題,通常也都是驅動程式有BUG使然,所以也應該注意一下,是否有更新的硬體驅動程式,有時更新驅動程式後,就會解決很多問題的! mlixIW2  
 c. LISM ngQ.  
  基本上來說─VFW(類比式)、WDM(類比式)、OHCI(IEEE-1394,數位式)都是規範上開放性的、可連結的,之標準化的影音擷取驅動器。影音擷取卡不管有無硬式壓縮功能(如MPEG卡),只要是這些標準類型的不管有無聲明,對各家的影音應用軟體如同時也有支援這些標準的話,都是應該可以通用的。故如果有不能通用的情事時,只要做個交叉試驗一下就可知道是在那一方出了問題了。 \wo?47+=  
 d. ^.KwcXr  
  另有一些較高檔的產品,它是採用跟協力廠合作的方式,使用Plug-In(插掛)方式來支援的,這指它只特定可在那一個軟體與環境下來使用,這是一種確保安全穩定的作法(負責任的也會聲明已被該應用軟體認証過),以及自我的一種保護措施;這也就是我之前有提到的─「關起門來不讓人隨意來抓」之意思。 /~}}"zx&  
wN`jE0 {  
:axRoRg  
Q2: vtw6FX_B  
  硬式的MPEG擷取壓縮卡,其最高解析在NTSC系統為何都只能達704X480(以看到的多款而言),是否還是有720X480者?這是不須要的原故嗎? uZc`jNc\  
Ey_" ~OB  
A2: FuVnk~gq  
  704X480 的問題解釋起來較複雜,簡單的講其實DVD以及DV的標準大小,實際影像作用就是704X480,一般DV拍攝的720X480在水平上的左起8點和右起8點是不被電視機接受的,它並沒有被作用在電視的影像解析上,以下會談到的這您就會更清楚了! \n{qsf:  
l ;JA8o\x  
Q3: ?3*l{[@J  
   而電視所指的525條解析或DVD Player所指的535條、560條,換算Video的解析時,長乘寬點陣值是多少(不是4:3之比例值)、要如何計算? +s,Qmmb7)  
9{-EJ)  
A3: 2W/?q!t  
  這我看到的很多人搞混了TV系統的水平與垂直解析度了,包括一堆PC或是AV雜誌的文章─ F">Qpgt  
^SxY IFL  
  NTSC系統TV的掃描方式是由左上到右上為第一條,而一路掃到左下到右下為最後一條。掃描線訊號共有525條,其中用來顯示的有483 條。而絕大多數的放影設備,垂直解析度都是480條, 例如─ VHS、S-VHS、LD、DVD•••等等,但 VCD 除外。 lz"OC<D}(  
C!Rs^/  
  以TV相關系統而言,解析度分為兩種,表示亮度的訊號 (Y / Luminance),與表示顏色的訊號 (C / Chrominance) ,要這樣分開的原因之一是最古早只有黑白電視機時,而後來才將彩色3.58MHz的「繫色訊號」交錯 (Interleave) 上去。電視台廣播出來的訊號,如果是黑白電視機,收Y訊號就可以。如果是彩色電視機,則要同時收Y、C(Y/C)兩種信號;這是共存的目的。然將彩色的影像信號作成Y/C訊號方式的分離,還有另一個目的,因人眼對亮度變化較敏感,而對顏色變化感覺較差。 >Y #t`6,!  
.Jt[(;  
  以今日只有彩色電視的環境下來看,Y/C這是非常差的做法。因為Y/C訊號很容易互相干擾,產生許多影像的瑕疵(主要是類比特性的影響)。又因為是將Y/C以同樣的訊號量 (解析度/頻寬) 來傳送或記錄,則是一種浪費;在這狀況下,通常Y訊號量會是C的兩倍以上,就以VHS為例─能夠記錄的亮度 (Luminace) 頻寬在3MHz左右,換算成電視「水平」解析度大約240條,一般電視廣播大約330條,如用VHS錄電視節目多少有損失。 5$wpL(:R(  
KcK>%%  
  這裡要注意一下,類比的東西 (VHS、 S-VHS、LD) 並沒有真正的水平解析度可言。因這裡的解析度是用「頻寬」換算過來的,它代表的意義是「類似」,如果有黑白相間的垂直線條,畫面上能夠表現出幾條呢─VHS有240條、S-VHS有400 條、LD 有420 條。茲簡單列一下各類訊號源的亮度解析; x9;gT&@H  
 A-4h  
a.NTSC系統     DVD   LD   TV  VHS  VCD ~.UrL(l=  
b.水平亮度解析    500  420  330  240  264 G8r``{C!  
c.垂直亮度解析    480  480  480  480  240 qEpi]=|  
AwslWkd=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認為我搞錯了,規格上不是寫著DVD為720X480、VCD為352X240?注意!電視的點長寬比(Pel Aspect Ratio)是4:3,數位訊號水平解析度必須先乘以3/4,算起來大概是DVD為540X480、VCD為264X240,那麼DVD的500、535、560條是怎麼回事?因為DVD數位轉換後輸出的類比訊號,對一般電視而言頻寬太高,在通過TV之Low-pass Filter之後,換算出來差不多只剩下500條。當然,這是對一般電視而言,如是高階的電視、投影機,有些會標榜它能處理到多少MHz以上之說明者,則自不在此限。所以,較高階的DVD有535條、560條之規格,也必需配合可用的相對高階的電視機或投影機之類的顯示器。 SQqD:{#g"  
c zm& ~n6$  
  所以說,前諸如VHS的解析度是240x480之說這還沒完,上段說明的只是指「亮度」部份。「顏色」方面,以家用的VTR(指VHS、V8等)來看,再簡單列一下各類訊源的「顏色解析」(同樣地,類比是用頻寬換算過來的) ; Q8 DQlqHm  
e 46/{4F,  
a.NTSC系統     DVD  LD   TV  VHS   VCD j{NNSi3  
b.水平色度解析    250  070  070  040  132 M-;4   
c.垂直色度解析    240  480  480  160  120 lKlU-4  
7DIIx}A  
  由上兩種解析您可以發現到DVD與VCD,之水平與垂直「色度解析」都剛好是「亮度」的一半,因為Y U V是4:2:0取樣的關係。U V與顏色訊號C同義,4:2:0代表每4點Y(亮度)取1點YU(色度),與Y U V為4:1:1不同之處在於4:2:0 是Y Y取U V,4:1:1是 Y Y Y Y取U V,所以會產生以上的結果。 (ZY@$''  
e'=MQ,EWd  
  因此,VHS可視同Y 240X480、C 40X160的數位訊源─ ({NAMc*  
A.如果用640X480擷取時: ^;Sy. W&`  
 a.4:2:2,代表Y 640X480、C 320X480 :OW ;?{ ~j  
 b.4:2:0,代表Y 640X480、C 320X240 YSj+\Z$(  
 c.4:1:1,代表Y 640X480、C 160X480 &R$CZU  
^mb[j`CCt  
B.如果用320X240擷取時: z Nl ,  
 a.4:2:2,代表Y 320X240、C 320X120 D)@YI.T  
 b.4:2:0,代表Y 320X240、C 160X120 |Xw/E)jA  
 c.4:1:1,代表Y 320X240、C 080X240 8kbY+W%n  
FVKW9"AyW  
  這些是常見的取樣方式,還有其它奇奇怪怪的─像是Y V U9,要研究過才知道。如要問640X480會不會比320X240 好?以經驗而言,我只能說「看的出來,但不多」,而要更好的代價就是這一點「不多」。有了以上的了解後該要會求算吧─電視的點長寬比 (Pel Aspect Ratio) 是4:3,數位訊號水平解析度必須先乘以3/4,算起來大概是DVD為540X480(因為480X4:480X3=DAR=4:3)。 E( h<$w8s  
XUF\r]B,9  
  因為在TV系統中,我們說「水平解析度」─LoHR or TVL,指的是「同寬高長度」,能夠顯示的水平黑白相間的條紋(線條)數;注意是「同寬高長度」。傳統電視機的Pel Aspect Ratio是4:3,寬度是高度的4/3倍,所以要算「同寬高長度」內的水平線數,則720要乘3/4變成540。「同寬高長度」內的水平線數對垂直線數,那就是540X480沒錯了。 因為水平解析度是獨立於DAR的數據,我們主要是要算的,是「長」與「寬」相等的正方形內,有多少條水平垂直條紋,可以說水平解析度和DAR是不相干的。 suH&jE$x  
;r /;m\V  
  再說白一點,何謂「長寬相等的正方形」,意思是說假設有一台30吋的電視機(24X18),水平解析度是算18X18範圍中的線條數,電視機本身的水平解析能力,要看它能處理的類比訊號的頻寬,就如同電腦CRT螢幕一樣,有水平頻寬多少MHz的規格,有的會標榜它可達到多少多少MHz,然不同廠商有不同廣告數字。有的說它的水平解析度有600條(乘上4/3,就是實際上有800條),有的說它有700條,還有的說它有800條(也許是沒有乘4/3的數字),當然上1000條的也有。 KK,Z"){  
)XfzLF7  
  所以算電視的解析時,如果訊號源只有425條,則電視機再好,最高也只有425條的解析度。相反的,較高階的DVD有535條、560條之規格,也必需配合可用的相對高階的電視機或投影機─這效果才會出來;您想到一點沒,如DVD影碟單只要作用在一般的電視機時,四個邊框界是被濾除很多的、真正圖框大小缺少了,如還是要在一般的TV上看得到全影像圖時,你可以採用「縮圖」的方式來製作DVD影碟片,這一來還會帶來了另一個利多─就是「密度」加高了影像解析就更清晰了,嘿嘿解說了一大堆主要的目的就在此啦!但是要注意的圖框的尺寸還是要用DV的720X480。注意!然壓製後因為基本上是要迎合NTSC TV系統是4:3的長寛比之關係MPEG-2它的圖框已成720X540,所以您的內圖框比也要符合這個比例才不會變形,這時長度是要乘以4/3或是寛要乘以3/4這才會符合的,而邊框就補以黑色即可。 A!vCb 8(TX  
\]9.zlB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13車 發表于: 2005-09-27
★總 結 d?Y-;-|8Qh  
7!d$M{0"  
應用軟體的使用─ O3_B<Em  
P>htQ  
  從輸入(擷取)、加工(編輯、轉檔)、輸出(影碟播控、產生),目前市面銷售的都已有不錯的表現,整體功能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唯區分上它們概分有─a.全能型、b.分立型兩大種。 _g6wQdxT  
 a. PNmF}"  
  全能型;單一套,大多在加工能力上較簡易;時間軸都用單一軸方式,影音的編輯難有複雜功能的表現、影碟的製作主動化,因而限制了用法、播放的選控,較難讓人有發揮的餘地。 |!b9b(_j9  
 b. SI_?~Pf3k  
  分立型;兩套以上的組合以專司所能,大多採用多軌時間軸、與多程序的時間軸方式;其細膩複雜在了解上,因功能強大要較多的時間來適應。這在影音、光碟的加工合成、播控上之發揮,因多軸的便利使能開放所能,個人的自主性就高。 Y\8+}g;KR  
;Uk!jQh  
  故時間軸之表現,代表這類應用軟體之強、弱為最重要的一環;理想上多找幾套來比較,在了解上幫助會較大。 !rHx}n{rw  
U$09p;~$Ww  
畫質有關的問題─ "i''Ui\H  
@ay|]w  
  其實這是最難討論的,也許講了半天的壓縮方式與技巧,結果我們的畫質其實是一樣的─對他人而言夠好、對您可能還是不滿意! G|V\^.f<  
JP_kQ  
  再強調一下,影碟的畫質除天生來源外,決定在壓縮成MPEG檔的時候,這跟影碟製作軟體的環節關係不大,因製作光碟時只是用來加入選單、播放控制,以及作成影碟映像的格式用的。而要特別注意的,有些VCD、DVD製作軟體本身也含有壓縮MPEG的功能,原有已製成的MPEG檔,一定要避開二次被壓縮那就不會受其影響了! w%I8CU_}.  
wJ(8}eI  
  故影碟畫質的好壞,來源以外就是轉檔的問題,MPEG的檔案是一種失真的影音,是最終要使用的不適合用來編輯,其只關係ENCODE資質的優、劣外,最好用的「編輯」來源檔案要用DV級AVI檔案,最後輸出時只能有一次MPEG的轉檔。 mCG;[4gM  
Fi/jR0]e2  
  較難的看來只有「編輯」之工作,這要靠自己多多摸索使能精進,在這裡很不適合談及(篇幅會很大的)也因為都有書籍可供參考則就不談。而有「觀」、「關」技術面的,大多的應用軟體會主動為您考慮的,唯較低階用法的您要建立的常識就要較多。而作DV的「擷取」、「編輯」、「轉檔」等工作,若有反應速度很快的「DV 之AVI CODEC」時那一切工作效率都會很高且會很順心滴(評比Canopus首屈一指、次為Pinnacle,然Microsoft的DV Code是相同等於Pinnacle的軟式型的!) PMsC*U,oe  
0hb/`[Q  
註:今後如有補述時,將以上一段模式插掛加入;敬請期待與不吝批評指教。 }*Dd/'2+1  
?|)rv  
Copyright by 小 豬
[ 此貼被小豬在2005-09-28 01:20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