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貼~~~ vH{JLN2
n ZzGak
%kiPE<<x
Uy$?B"Z
86~q pN
zG~nRt{4
iuEQ?fp
incUa;
說話前的三個篩子 3!u:*ibt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門生匆匆忙忙地跑來找蘇格拉底,邊喘氣邊興奮地說:「告訴你一件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 @%[
VegT
RU,!F99'1
「等一下!」蘇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過濾過了嗎?」 他的學生察覺情況不妙,不解地搖了搖頭。 1)ZdkTF@H
i
UW.$1l
蘇格拉底繼續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至少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濾一遍!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你要告訴我的事是真實的嗎?」 9d&}CZr
「我是從街上聽來的,大家都這麼說,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oOHr~<
r#/Bz5Jb*
「那就應該用你的第二個篩子去檢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你要告訴我的事是善意的嗎?」 )n1 7}Qm`V
「不,正好相反。」他的學生羞愧地低下頭來。 q<wQ/m
:*s+X$x,<
蘇格拉底不厭煩地繼續說:「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你這麼急著要告訴我的事,是重要的嗎?」 M]M(E) *5
「並不是很重要......」 ELQc:
t
-2
LjMhPzCp
蘇格拉底打斷了他的話:「既然這個消息並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你又何必說呢?說了也只會造成我們兩個人的困擾罷了。」 I6Mr[#*
R
SqO$~
蘇格拉底曾說:「不要聽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誹謗者的話,因為他不會是出自善意告訴你的,他既會揭發別人的隱私,當然會同樣地對待你。」 Jsp>v'Qvq
LX_{39?<{
因此,他訂出了說話前的三個篩子,不做始作俑者,當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傳播者。 [W2GLd]
流言比劍可怕,可以傷害一個人於無形,道聽塗說的人,等於是把自己的快樂加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C<Ni
說話反應一個人的智慧,謹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說話智慧的最高準則,會讓你一生都受用無窮。 1xE*quhrh
OGqsQ
Yab=p
9V;;
:[ AP^
lSk<euCYs
ST[+k
Pqm)OZE?
N2x!RYW
q
T pvz
\O7Vo<B&D
GqrOj++>
最近在經濟日報看到一篇由鄭丹瑞寫的文章,值得分享: qJ|n73yn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 ]U,K]y[Bj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7Z;w<b~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qx&\@O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iZy`5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 28j=q-9Z
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 Iy}r'#N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xmDX1sL**
:`Kr|3bQ
知人不必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口德與己 p0.?R
責人不必苛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肚量與己 8j,_
才能不必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內涵與己 /s%I(iP4
鋒芒不必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深歛與己 V=|^r?
有功不必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謙讓與己 er5}=cFZ
得理不必搶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寬和與己 O#7ldF(
得寵不必恃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後路與己 |Z;wk&
氣勢不必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厚道與己 Ut-6!kAm
富貴不必享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福澤與己 ~+>M,LfK
凡事不可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餘德與己 _3p:q.
gSj-~kP
qd|*vE
vB4cdW
2#3
$fKwJFr
N~>?w#?J
g41Lh3dj
LVEVCpp@
為人處事 常留三分地與人設想 $g$`fR)
尚存幾分 善自品嚐思量 方見其中滋味 淡泊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