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我常帶學生去觀察,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 ,9=gVW{  
 TNh=4xQ}  
子、空瓶子及漏斗,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裡。 '#O;mBPNi  
 ^:m^E0(H  
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 ]53O}sH>  
 3I|O^   
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滿,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 5B1G?`]?  
 s8^~NX(xdy  
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便漏的差不多 GMz8B-vk  
 $`pd|K`  
了,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突然之間,孩子開竅了,他把 f27)v(EJ  
 b4CF`BG  
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會發出勝利的笑聲,高興的回頭看媽媽,媽 \ZMP_UU(  
 p;0	PxL=  
媽會拍手以示鼓勵。 TiyUr	[  
 9*\g`fWc}{  
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當孩子拿起漏斗,沙從底部流失時,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來,媽教 n?:2.S.8  
 ($62o&I  
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 	s]Gd-j  
  tuxRVV8l  
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Jf_%<\	O  
  sn"fK=,#g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 Y:psZ  
 =6\LIbO  
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 dv!r.  
         ;>>C)c4V "  
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 Ck'aHe22'  
         obo&1Uv,/  
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 S6D^3n  
         nwmW.(R4  
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 V/%~F6e  
         -{jdn%Y7CK  
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
ZY  
 r@G#[.*A>  
反觀我們的父母,剝奪孩子從失敗中求經驗的機會,也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別人告訴你的解 8V/L:h#7  
 K }$&:nao  
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所以孩子很快就沒興趣了。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輕易就放 {Qu"%h.Al  
 ay
)/q5  
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中國的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時,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 BqK(DH^9N  
 s"KJiQKGM  
法。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我記得在美國時,老師說人生免不了會被人 ENVk{QE!  
 iSLGwTdLn  
騙,美國父母教導孩子: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 shame on   E(pF:po  
 {]*x*aa\  
me,自己的錯了,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RrZM&lXY  
 lASL8O&\  
me。 V"o7jsFH6n  
 6Tw#^;q-  
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犯它。 .o1^Oh  
 a	{}|Bf<  
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 P7ph}mB  
 _zt19%Wg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 &zQ2M#{82  
 	nVu&/  
做事方法,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6C>_a*w  
    有沒有一雙手,握住了便不輕易放手  Uie?9&3  
    有沒有一個肩膀,可以倚靠一輩子都有安全感  A*./,KT  
    有沒有一場擁抱,緊緊的讓兩個人再也不分開  O8|5KpXd@  
    有沒有一種約定,是相約每一個來生都要和你相遇  j8|g!>Nv  
    有沒有一段感情,深深刻在心裡一輩子不會忘記  8 #ndFpu  
    有沒有一個人,是你用盡了一生力氣還捨不得將他遺忘  AamVms  
    天長地久,有多久,能給個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