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貼~~~ o+w;PP)+=
j9Ybx#
Od+6 -J
m>USD?i
Z;9>S=w!
dS^T$sz.co
u\&b4=nL
`:N# 'i
說話前的三個篩子 c/c$D;T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門生匆匆忙忙地跑來找蘇格拉底,邊喘氣邊興奮地說:「告訴你一件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 6'\6OsH
vJAZ%aW
「等一下!」蘇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過濾過了嗎?」 他的學生察覺情況不妙,不解地搖了搖頭。 ^C2\`jLMY
(sVi\R
蘇格拉底繼續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至少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濾一遍!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你要告訴我的事是真實的嗎?」 >0Q|nCx
「我是從街上聽來的,大家都這麼說,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Q:J^"
B"%{i-v>**
「那就應該用你的第二個篩子去檢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你要告訴我的事是善意的嗎?」 cQ9q;r`%
「不,正好相反。」他的學生羞愧地低下頭來。 odIZo|dv
fu~+8CE.
蘇格拉底不厭煩地繼續說:「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你這麼急著要告訴我的事,是重要的嗎?」 )V!dBl"Gq
「並不是很重要......」 Wb S4pdA
Wh&8pH:
蘇格拉底打斷了他的話:「既然這個消息並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你又何必說呢?說了也只會造成我們兩個人的困擾罷了。」 6Zn
@2PGEl
IgC}&
蘇格拉底曾說:「不要聽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誹謗者的話,因為他不會是出自善意告訴你的,他既會揭發別人的隱私,當然會同樣地對待你。」 )#LpCM,a
w |l1'
因此,他訂出了說話前的三個篩子,不做始作俑者,當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傳播者。 0q&'(-{s1
流言比劍可怕,可以傷害一個人於無形,道聽塗說的人,等於是把自己的快樂加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D,MiDph
說話反應一個人的智慧,謹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說話智慧的最高準則,會讓你一生都受用無窮。 vVE7fq3
+&["HoKg}&
fK(}Ce
5y?-fT]X
xz:J
/6_|]ijc
WAn'kA
*FJZiPy
X_v[MW
Dnc<sd;
Sv;_HZ
最近在經濟日報看到一篇由鄭丹瑞寫的文章,值得分享: C
XHy.&Vt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 +NFzSal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t
R6
+G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Vn~UB#]'3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KeNL0_Pw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 b]a@
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 #Eb5: ;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l >Igm
hb{u'=
知人不必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口德與己 &[&r2>a
責人不必苛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肚量與己 ?2Kt'1s#
才能不必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內涵與己 .IJ_jt-^d
鋒芒不必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深歛與己 phE
&7*!Q
有功不必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謙讓與己 (5Sivw*mP
得理不必搶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寬和與己 -8N|xQ378
得寵不必恃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後路與己 M _LXg%
氣勢不必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厚道與己 Y4IGDY*
富貴不必享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福澤與己 Ix|~f1*%
凡事不可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餘德與己 GjB]KA^
VzJ5.mRQ
4'p=p#o
Vpp;\
A>VX*xd
-A-tuyIsh"
, %YBG1E[y
7<9L?F2
為人處事 常留三分地與人設想 Q)af|GW$
尚存幾分 善自品嚐思量 方見其中滋味 淡泊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