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風格切換
  • 2796閱讀
  • 6回復

影音製作的利器RAID-0實作(免費的喔,歡迎您來講!)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0車 發表于: 2005-09-03
— 本帖被 tim 執行取消置頂操作(2007-06-24) —
RAID─磁碟陣列(Disk Array)簡介 U.~, Bwb  
iD,iv  
前言─ PI~LbDE  
t] LCe\#  
  有鑑於製作影音時對磁碟容量的大量需求以及備份的重要性,又可以加大效能與便利條件下,在RAID的五個模式中─RAID-0,是一個很容易由個人作到的選擇,尤其對影音的長時間持續工作下,其效率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也因很方便的只要利用二個磁碟機就可建立完成,也不一定需要硬體的RAID介面等。因利用RAID-0這一個模式,就可直接的借用它來倍增容量,以提供影音檔案需求的連續最大空間外,又因二個磁碟共同工作分散了單一的工作量,在存取磁碟時持續資料傳輸率也相對大增,這大約是原來速率效能的1.6∼1.8倍,也彌補了一些本是通常性持續資料傳輸率會有不足的缺點,所以說針對製作影音尤其是長時間的轉碼壓縮製作MPEG檔案時,用了它沒有什麼成本的增加,效率更是加成的;而通常搞影音的人多會有兩個以上的磁碟機,不用再多花錢那何樂而不為呢?以下會先介紹RAID的概觀,後再作一個免費的softRAID實作!
[ 此貼被小豬在2005-09-03 09:31重新編輯 ]
評價一下你瀏覽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動

搞笑

開心

憤怒

無聊

灌水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1車 發表于: 2005-09-03
◎磁碟陣列(Disk Array)模式的概念 'i+j;.  
o|(Ivt7jk  
!-rG1VI_S*  
  由於伺服器(Server)的大量運用,專業影音對大容量、高速儲存設備的需求、網路應用環境的普及,磁碟陣列系統遂成為近來中低階儲存設備的最佳選擇。目前市面上磁碟陣列系統的組成,幾乎都是依循RAID Advisory Board所定義的RAID規格而製造。不同的RAID Level有其不同的應用環境,大體而言,磁碟陣列系統是在提供大容量及高效能的儲存設備,同時可以提高資料的妥善性。 )E|{.K  
60TM!\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rives的縮寫。於1988年由David A. Patterson、Randy H.Katz及Garth Gibson等加大伯克萊分校的研究學者,發表了一篇文章:「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然就由這篇文章產生了一個新的名詞-「RAID」,同時定義了RAID的五種模式─即RAID Level 1、2、3、4、5。 EDT9O  
NX4G;+6  
  RAID在發表當時,這些學者研究的目標,主要是在為系統尋找一個較便宜的解決方案,即可以用較低容量且較便宜的硬碟機,組合成大容量,較佳效率的磁碟機次系統,以取代昂貴的大容量硬碟,而資料的安全性在當時倒不是最重要的著眼點。然在現在的使用環境中,磁碟機的價格快速滑落了,效能也有明顯提昇了。但RAID磁碟機系統,由於具備容錯能力,可以提高資料信賴性;經整合各個磁碟機後,整體的效能也能提昇,遂成為中、高階應用環境中的必要配備了,一般說來RAID磁碟陣列具備以下的優點: r]@T9\9  
 A.方便集合數個硬碟機成為一個虛擬的大容量硬碟。 4a0Ud !Qcs  
 B.將資料分成數個區段,同步的對數個磁碟機做讀寫,增加磁碟存取時的速度。 5,-g^o7  
 C.在RAID 3與5系統中,磁碟機數目越多,其儲存的速度愈快。 Gphy8~eS  
 D.具有鏡射或同位元檢測模式,能提供容錯功能。
No"i6R+  
  目前RAID組態之中的Level 0(Disk Stripe),並不在當初的定義模式中,後可能是為了描述方便起見,目前所見的文章,仍將Level 0列為RAID的組態。在市面上的產品,大多也支援RAID Level 0、1、3、5,反而Level 2、4的產品是較少見的。另還有Level 10、30、50,這都是兩種RAID Level的合成模式。而大多的IDE RAID Card只能支援到Level 0、1與0+1三種方式,尤其是同主機板合併的ATA或SATA IDE之組合! XD?Lu _.  
+m]-)  
•RAID 0:Disk striping(磁碟條狀分布) -<g[P_#  
  適合在以下的環境中使用; T_!F I29  
 A.要求資料快速傳送的影像撥放系統,資料從可靠度較高的媒體載入此硬碟系統中,以供其他裝置抓取資料。 q_6lD~~q^  
 B.儲存大型表格或是其他唯讀形式的資料,供使用者可以在此使用資料。 <p CD>  
 C.雖無容錯如果資料損毀時,可以隨意再從其他的儲存媒體中載入。 |EdEV*.ej  
  其「控制程序」,在做寫入動作時,同時對兩顆硬碟機執行「寫入」,資料傳輸量是一般的兩倍,所以會比單一硬碟機多耗用些時間,對某些很密集式的情境下或許有些會受影響。但在一般性「讀取」時,則可以提供較單一硬碟機接近兩倍的I/O(輸入與輸出)效能。事實上, 它是RAID工作程序中,效率是最高的一種模式而又簡單,其對磁碟機個數的基本組合是二的倍數,在Windows NT系列作業平台和其它的作業系統都有直接的支援。 v FQ]>n X  
olr#3te  
•RAID 1:Disk mirroring(磁碟鏡像) Vt \g9-[  
  提供非常高的資料信賴度; sw}^@0ua=  
  在該等磁碟組合系統「控制程序」中,一個硬碟故障時,另外一個硬碟可以完全的接替工作,而不會有任何錯誤發生。相對的,成本也就較高其磁碟機使用率只有50%,<font color=red>其基本組合也是二的倍數。</font>在網路作業系統中,如Windows NT作業平台和Novell server都支援軟體Mirror功能,使用者也可以很容易的設定。它常應用於高安全要求的多人使用環境中,例如─作業系統的開機磁碟。 2Mq@5n  
  (註:目前大部分的IDE或SCSI RAID Card,都支援RAID 10的功能;如果系統中存在四個硬碟,就可以作這一選擇,那容量就是與RAID 0相同了。) 82+2 PE{  
8kSyT'k C%  
[•RAID 0+1:Disk striping with mirroring(磁碟鏡像加條狀) ZwY mR=  
  可以容許邏輯磁碟機中不只一顆硬碟故障; /qwY/^  
  因為「控制程序」中提供完整的容錯能力,如同RAID Level 1一樣,其硬碟使用率亦只有50%,但它卻是最具高效率的規劃方式。兼具 RAID 1的「安全性」與RAID 0的「速度」,可是成本也最高的,其基本組合必須是四的倍數。 G\5Bdo1g  
uit.r^8l  
•RAID 3:獨立式同位元的檢測資料之Disk striping ^*UtF9~%n  
  更適用於對資料進行大量讀或寫的應用領域,以及處理大量順序檔案的非互動式應用環境; C|g1:#0  
  常用在繪圖、影像處理等,為了使RAID 3的磁碟陣列更有效率,其「控制程序」每個I/O區塊,要設定為32KByte以上,<font color=red>其最小磁碟機的組合是三的倍數。</font>資料在從主機寫入磁碟陣列時,「控制程序」會先將資料分成許多段(Chunk),並產生同位元檢測資料,再同時寫入硬碟機組中。讀取時,「控制程序」將虛擬磁碟機的區塊位址轉換成相對的資料塊(Chunk)位址,再對磁碟陣列發出讀取指令,等資料全部讀取後才回應系統。 Voq/0,d  
LfU? 1:Du  
•RAID 5:分布式同位元的檢測資料之Disk striping hMvJNI6O  
  相當類似RAID 3,但是同位元資料是分布在各磁碟機中,所以亦稱Rotatinng parity arry(輸轉同位型陣例 ); @x A^F%(  
  它並不適用於持續更新資料的應用環境,因磁碟陣列中如果有硬碟發生故障,「控制程序」可以從其他好的硬碟機中讀取資料以重建系統。在每次從系統寫入資料前,由「控制程序」內部的邏輯運算中,根據切割之區段大小(單一或多個Block為單位),計算出同位檢核資訊。每項資料中(以 Stripe 為單位)的同位檢核資料,隨著資料分別散存在各陣列硬碟內。這種RAID的模式,可允許多個寫入覆疊(Write Overlay),因為這多個寫入動作時,同位資訊是置在不同的陣列硬碟中。但是在讀取資料時,讀取的資料可能是資料,但也可能是同位元資料,必需經「控制程序」的計算才能整合,故在連續性大型檔案輸出時是較不利的。因此RAID 5,並不適用於需要持續更新資料的應用環境,其最小磁碟機的組合也是三的倍數。 (Rq6m`M2  
/[/{m]  
註:以上的理論之「控制程序」─若以軟體達成的就是所謂的「soft RAID」,而將其「控制程序」作做成一專用電路者(如一個晶片)就稱「hard RAID」。 T*C F5S  
Fo%`X[?  
Copyright by 小豬
[ 此貼被小豬在2005-09-03 07:34重新編輯 ]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2車 發表于: 2005-09-04
●窮人用的Soft RAID *3fhVl=8^*  
Fg i;%  
  先前介紹的如是硬體的RAID,其必須使用電路的介面來完成,好處是大多都可以直接作系統的開機、而CPU的負擔較少,則具有更高的倍成存取速度,又有完全的各多種使用模式(要視介面而定),和便於熱抽換的Park功能(即熱機維護),如備份得宜,可說資料萬無一失。尤其有些很高階的RAID Card,還可以再加上Cache RAM(快取記憶體)效率更是不同凡響,當然它的價格也不同凡響,就單要裝設的一些外接積架已可以買上好幾顆的IDE 80GB級的硬碟機,價格上就不談了。不過,根據之前的說明,如採用IDE RAID和配合個人電腦主機本身的積架時,對個人用的還是可以很經濟的來達成的(不過散熱要特別注意);比如使用IDE的抽取盒就可以來方便來作熱機維護了。還有,目前的發展的P4級主機板上,也大多內含有硬體的RAID介面,當然為了降低成本大多是與主機板上的晶片資源共享而來,基本上效率和功能還無法和專用的RAID Card來比擬,甚或有的也無法用RAID來開機,其結果就如同以下我要談的主題用法一樣。 r( bA>L*mk  
Ia[<;":U  
  今天我要談的實作是─Soft RAID;我自稱是「窮人用的RAID」,這種玩意兒要說嘛!它是拜今日智慧科技軟體之賜。基本上如用對了作業系統,如目前的─Microsoft Windows O.S. NT平台系列、麥金塔或LINUX等系統,只要一台主機有兩顆硬碟機以上者都可以來作的,那也就不用再花任何的額外費用了,但是這一RAID大多本身是不能用來當開機系統的,所以完全是Soft RAID型的,於Windows NT系列上是要用三顆才可以符合一切需求的,因還要增加一顆來當開機系統磁碟。另一種也可以用來作為開機用的Software RAID,性質如同硬碟的DM工具軟體一樣,是由一家叫Soft RAID Inc. 所發展的,而它的軟體名稱就叫soft RAID,目前只支援於LINUX和MAC(麥金塔)系統,使用者不多也就不談了。在RAID上有定義五個基本的模式,在Soft RAID和在IDE介面上目前只作到模式0、1與10(或0+1),就是所謂的Stripe、Mirror和Stripe+Mirror;它可以讓你的磁碟容量加總成單一大磁碟又可讓您的磁碟存取速率倍增(模式0─Stripe)、或再加鏡像備份功能(模式0+1─Stripe+Mirror)等。 @E"lN  
(543`dqAmC  
  我就以碰到的,幫朋友在Microsoft的Windows 2000 O.S.上(也適用在XP上),以實作的經驗來分享給大家;而為什麼沒談hard RAID(硬式的)實作說明呢?因為每家的建立作法都不同,而且對它只要有些常識的認識後就可很輕易的完成了。 {r#uD5NJ/  
@=BApuer+  
  就在2002年的八月份本人住家隔壁,也有個朋友同我一樣也到處去看空軍的紀念「八一四特展」,一時拍下不少的數位影帶,不過當他要剪輯時,必要存下龐大的影像資料到電腦時,就是頭痛!為什麼?當我看了分析的結果是─ {"|la;*I  
 a.單一空間不足;使用的硬碟容量不符一卷90分鐘影帶的進入。 PlwM3lrj  
 b.連續空間不夠;因又被他分割成了數個磁區,對龐大的連續資料分散儲存沒辦法連接,同時造成剪輯時也沒有足夠大的暫存運作空間。 Rt@O@oDI  
 c.作業與儲存速度不如預期的效率;分割磁區數多邏輯磁碟數也就多了,作業系統管理負擔大、不必要的應用程式一大堆等所致。
rkz84wDx  
  而我給的結論是可以不用再花錢就可改善的!當然,這是要靠技巧以重新整合備設之應用問題使能達成? B) dG:~  
& u6ydN1xe  
  他說當初購買這一機台時老闆建議他─即然要作數位影音的剪輯最好是用SCSI硬碟,因為儲存材質較IDE隱定、安全、擴充性能好,資料儲存效率高、不會佔用CPU太多的處理時間等等。這個老闆曾就下載影帶時作過實驗給他看;在同一機器當用IDE碟硬時下載影帶會漏格或持續速度不足而中斷(註)(那時用的IDE硬碟速度可能沒有現在的高也是主因之一),而用SCSI硬碟時一切美好。 qI<c47d;q  
01NP  
  這一部機台的等級是PENTIUM-III 1GHz配有256MByte SDRAM,他前後因為儲存容量續增不夠用,共計購買了三顆SCSI硬碟,有9GB/80MBPS一個、16GM/80MBPS二個(都保用五年),含80MBPS的AHA-SCSI介面卡,算算當時費用就這四件要六萬多元!他自己再說,實際上東西雖貴,在用了三年多來(當時時間),硬碟一直好好的不曾出問題、一切的作業與資料都滿安全與順心的;因為硬碟機一直沒有出過壞軌或異樣之類的事。而剛開始用的是Windows 98SE O.S.多少有過不明的當機,目前用的是Windows 2000 O.S.更是叫它稱讚,他說每天用還沒發生當機過!老話一句─一分錢一分貨啦。 bgkBgugZhX  
'lOQb)  
註: OjrZ6  
1. AtxC(g m 1  
  基本上SCSI硬碟的製作是較IDE硬碟嚴謹很多的,它儲存資料用的碟盤出廠時要求是100%完整美好的,而且存取的失誤率非常的低;即不會常產生多次的讀寫失敗,而多花用CPU的時間且又是多工CPU負擔更小,然在耐磨損上要求更是超長(碟面與機械結構),所以壽命保証期通常原廠的擔保會較長久,雖價錢貴了但一般的保証期都在五年,這就代表著確信它有一定的安全度才敢作保的。 ZvK.X*~s  
2. )}Cf6 m}  
  相對的ATA或SATA都是IDE硬碟,在儲存的碟盤之材(媒)質出廠時都不是100%完整美好的,它是利用一種叫「積蓄式補償法」技術,讓你買來時看到、測試時短期內都是完好的,而實際上(就是要靠運氣)是在整個的標示的容量上,是多預留了一定的比率的磁區,以予補償隨時會陸續產生的不良放棄區塊或磁軌,一但當你可以看到有壞軌、磁區時,實際本體的碟片材質已壞了比預留的還高了,這通常是會是預留的再加看到的,約在10%以上且會持續在發作下去,然它也不適用於Preformat和更低階的存取用法。當然的,會發生的重新存取率比是很高的,只不過因CPU的反應快我們不會感覺到而已,因此空有高速率實際上往往重複存取後而再慢下來了又沒有多工的機智效能。就因為它的出廠每一個都不是完好的,所以所生產的可賣的比率高相對成本就低,故會較便宜而就普遍了成為最大宗的貨品了。 ZP-9KA$"  
3. _Ih"*~ r/&  
  在近年來的IDE介面硬碟機,速度已是直迫SCSI碟硬機沒有錯,早期速度較慢的已不是現在新一代IDE的對手,然SCSI還是持續在進精中它仍然還是最快,在安全、穏定性、效能比與擴充性也還是SCSI最好。這就是為何一些講求高安全、高效能的伺服系統(Server system)非採用SCSI介面磁碟不可的最大投資代價。再以經濟言,一般性SCSI都可保用五年、IDE基本上一年最高也只能保証到三年,五比一的價位平衡下也是相當對等的,但穩定、效率與安全IDE者還是不能勝出!而「通道」要多,每一種介面一樣都是可以的,特性差異是一回事就目前言,還沒有CPU高到有可完全負荷的傳送匯流介面頻寛可用才是一個瓶頸! Pon0(:#1  
!)05,6WQ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3車 發表于: 2005-09-04
(接續上文) j;i7.B"[  
[+4--#&{  
  有了以上的了解後,我告訴他─要在Microsoft的Windows2000的NT作業平台上使用Soft RAID以提昇效能,必要刪除原來不適用的磁區之作法!那不就整機的安裝要重新來了嗎?不一定啦!但為了調整嘛?所以,內部的資料要備份為先了。然經過一番的審查清除後,保留了約不到10GByte的資料,但備份的空間要從那來阿?看我的您安心啦!我就回到了隔壁住家拿來了1 BY 1的無線傳輸介面盒,在他的電腦上裝設暫用一下了,在安置好後於五分多鐘的時間內,就把他的寶貴資料全部送到我家的電腦上了存放了(有效距離200M、速率150MBPS)。嘿嘿嘿,我同時也收集到了一大堆的寶貴素材哦!再來我建議他使用NTFS的格式,因為它對檔案性質可管理的功能比FAT多且安全。為了解決連續空間的不足,也建議選用最小的那顆9GB硬碟來當開機作業系統,和安裝要用的應用軟體;而您的那「兩顆」─18GB磁碟就用來組合成RAID好了,在組合後最大的容量就可成為另一「大顆」18+18=36GByte的硬碟。你知道嗎?其對一份資料的存取時,工作的方式是同時由兩部硬碟機來擔當,所以速度至少可以提高到原來的二倍以內!就好像有兩個人做一件事,它們分散了需要的工作時間,所以啦效率速度就快了! 4 O~zkg  
\BxE0GGky  
  就這樣的建議方式後,我從他主機的BIOS之CMOS 的Firmware功能,設定先由CD-ROM來開機。在放入了Windows 2000 O.S.的光碟片後,快速的從CD上開機同時也進到了安裝硬碟格式的選擇,此時資料已備份了,二話不說就直接先把那個9GB的硬碟原為FAT的磁區廢了,並重新選擇新的NTFS格式與重建立安裝作業系統工作了。 F /% 5 r{  
 (註:這一開機磁碟並不是組合RAID要用的,所以不一定要使用NTFS格式,不過它的安全性是比FAT好得太多了,而在早一版本的Windows NT 4.0記得建立RAID時磁碟格式一律是要用為NTFS格式!) c{s%kVOzg  
4F>?G{ci  
  在作業系統安裝好後,進入Windows 2000的「控制台」,打開「系統管工具」,你可以再看到一個「電腦管理」工作項,再打開它裡面會有一項為「磁碟管理」的功能,就是選用這一個項目;它區分上(文字表示)、下(圖形表示)兩層,不管由上層的或下層的來進行今天的工作都是可以的,在圖示表示上您擁有的碟磁機數會被標示成─「磁碟0、磁碟1•••和CDRom0、CDRom1」•••等等。 RzLbPSTQ  
4zM$I  
  為了要建立具有RAID Level 0的運作機能,現在你只要將欲組合的磁碟按照以下過程來進行,大概就不會遇到問題: 5>'1[e45  
N\OeWjA F  
a.首先「刪除磁碟區」─ I?mU_^no  
  如果你的電腦上的磁碟先前有建立不適用的分割磁碟區,則要一一的刪除它,在每一個的硬碟的所有磁區被刪除後,就只會標示成一個「基本」磁碟而「未配置」區上會寫著可用的容量數值。你現在可以快速的用滑鼠游標指向要刪除的「磁區」,然後按一下右鍵來起用選擇「刪除磁碟區」,當確定「是」就可完成一件磁區的刪除工作。 ,!?&LdPt>  
  (註:一次只能作一個磁區的刪除,它都會提出「是」與「否」來讓你確認的,你可以放心的殺殺殺一直到没有為止。) ^Pk-<b4}  
OJL?[<I  
b.再來「升級到動態磁碟」─ 'bpx  
  同樣的,你可快速的用滑鼠游標指向要規劃的任一標有「基本」磁碟的位置,按一下右鍵來起用,後選擇「升級到動態磁碟」,在出現的另一對話框(icon)上一一的選擇要升級成動態的磁碟,再按「確定」就可完成升級。即它會出示一個工作對話框(icon)指示著可升級到動態磁碟的基本磁碟個數,在完成後原為「基本」的你可以看到已被標示成「動態」的未配置磁碟。 d?)C} 2  
  (註:可別選擇系統開機用的磁碟,因為它也是被標示成「基本」的,不過就是要也不會讓您操作的放心啦!) H *gF>1  
8uR4ZE*  
c.最後「建立磁碟區」─ "+2Hde1  
  如上b.起用方式,再選用起動「建立磁碟區」,當出示該一個工作的應對精靈(icon)後,它會描述較多的說明,以協助你要建立的。在按了「下一步」後,就會列出可操作的磁碟區類型,它有「簡單」、「跨距」、「等量」等三種磁碟區,在打選時也會一一的列出特性的描述,而它只能三選一項。 AK/_^?zAs  
  在今天我們要的就是選擇「等量」磁碟區了,這時確認了選擇後再按「下一步」,又會列出「可用」的和「選取」的以及「新增」的與「移除」的工作按鈕項目,當你再次選擇並按「新增」了第二個磁碟後,如每個磁碟容量若不相等,則會主動的為你以最小容量來的一方來達到倍乘數之組合,這就是要從事等量同步分配工作的原則。再按「下一步」就是最終出現的應對工作,它要你指派─個「磁碟代號」、「格式化的種類」和以「完整」或「快速」的方式來格式化磁碟區。 %{*}KsS`p  
  在最後的「確定」下就會開始進行格式化了,然它會花一段較長的時間這要看容量的大小而定,此時你會看到被組合的每一個磁碟機燈號是同步在閃爍工作著。 w6M EY"<L  
  (註:為了不浪費、讓效率會更好,在組配時最好是完全相同規格的磁碟機最佳、次為相同大小容量的磁碟機。如果有一顆速度特別慢的話,在存取的效率上也就會被它托累下來,這也就是前面談的建議我的朋友他,三個硬碟按排的作法。) :_%  
Q Fv"!Ql  
  以上完成的工作,就是所謂的Soft RAID Mode 0;Disk striping。如果你還未關閉上述的「磁碟管理」功能,在完成所有的格式化工作後,會有一個較怪異的現像,就是可以看到被組合的所有磁碟區都會標示同為一個代號的邏輯磁碟,而在實際的操作上它就是只有一個,是不是就這樣的簡化了邏輯磁碟的管理數?這是一種屬於內部的低階工作可以全覽的境界。相對的,如果是採用硬體的RAID,在Windows平台內,也就和規劃一般的磁碟區一樣看不到了,而它的這一低階工作是在RAID Card上(介面)的Firmware功能內來規劃達成的,它在電腦開機時的POST(Power On Self Test)狀況下起用的,或開機中的指示時才看得到的。 E"e<9  
=FkU: q$  
  在這同時要再一次告訴大家的,RAID 0的特性只是組合了多個實體的磁碟機成為一個單一的更大容量的邏輯磁碟需求,同時利用一筆資料分散存取來加快效能,基本上安全性同一般性單一磁碟機是相同的,必要時你要加上鏡射(Mirror)備援(0+1),不過使用的磁機碟數相對的要再加上Stripe時的一倍量!一來就可隨時抽換有問題的任何一個磁碟來維護了。而要再高級的備援,就要利用另一部機器透過LOCAL LAN來同步備存! eJ+V!K'H2  
w) o^?9T  
  再接下就是先前的備份資料之恢復與測試比較了;同樣的,透過我的無線的傳輸盒,同樣多花些幾分鐘時間後已從我的住家要回了他的資料了。二來,就是進行磁碟真實效能的比較;在之前未重作整合時,我已用了一個可以實際看磁碟存取速度的測試程式(Canopus RaptorTest)測過,在那時三個都是80MBPS的SCSI磁碟機得到的結果「讀與寫」平均都在8∼12MByte/Sec以內而已,而經上述重新打造後實際測試的結果是─ N5u.V\F!z\  
 a.9GByte的單一硬碟機可以達到13∼17.5MByte/Sec之間。 V3O<l}ak  
 b.組合18+18=36GByte的RAID可以達到24∼32MByte/Sec之間。
Gj]*_"T  
  看吧!RAID存取效率足足提高一倍,真是叫他興奮莫名。 a=*&OW  
3*9<JHu  
  最後,是應用的操作而需要的應用軟體都安裝上了─ ;`IZ&m$  
 a.對數位影帶的擷取載入,完美的於90多分鐘內一次的全部下載90分鐘的影帶,不像之前的會中斷了、下載過的找不到了必須往往覆覆的抓來去的補了再補等。 R(Y4nw+Y-  
 b.操作的應用軟體,模來模去順暢、通行無阻,感覺就是心曠神怡。 r:u,  
 c.於Premiere 6.0編輯軟體上,剪輯轉存片段、預覽不再遲滯,尤其在比較一段15分鐘的DV AVI影片轉成MPEG2時,原來的要花用45分鐘而現在的只要不到20分鐘,竟然好得快成為硬卡式的壓製工作,他高興的直叫美極了而我也同他分享了喜悅! qE73M5L&  
NYb eIfL  
事後的補述─ ye Q6\yi  
  實際上述的實作過程是用三次分三天來進行的(也因為每個人都另有工作的關係),因為要同時檢查審視與事先測試、作業系統安裝與更新、安設各種驅動程式與應用軟體,和前後結果的測試比較等,其實還有額外很多的工作沒有談及。不過,事後我也得到一餐海鮮美食,就在完工的當天晚上他邀我到附近的一家海產店,老闆也是相亙認識的,也特別讚助了二盤菜餚來坐下哈啦吃了一下,同時也談了很多我國的軍事與當兵時軍中的趣聞。我很喜愛吃生魚片,因為有經驗每每吃生魚片時,就會想到是否真的新鮮?這我心裡是有準備的(總要有代價嘛)!可是真是不妙!回到家後約過一個小時先後兩個人都敲來了電話,問我有沒有怎麼樣不對的,唉呀!那是肚子的事阿!因為他們兩個都連絡過,而都肚子疼痛也拉肚子了!這個老闆的確也很老實叫我注意,就這樣那天我也發出同樣的開始肚子疼痛趕緊吃了大力丸(俗曰臭藥丸),同樣的也拉了肚子而有三次,還好不用進醫院就好了。這一事件後那老闆感到很抱歉,特邀我們倆在另一個禮拜六晚上前去補償一餐(這我是不會怕的,這一次就真的很美好了;時問約2002年9月份)。 J}IHQZS  
ZsjDe{TH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4車 發表于: 2005-09-07
•重要補述(一) ZS@Gt  
=.*+c\  
  這一點非常的重要!是我重新整合朋友的機台時對效能的提升可是必要作調整的一道工作!真糟糕,我一時把它落掉忘了告訴大家了─這也是改用RAID後的好處,它再次帶來了效能提升後的再加碼唷! $]{20"  
I04GQql  
  「虛擬快取」,這個名詞想必大家對它很熟悉吧!在作業系統內也應用這一技術配合你實有的記憶(RAM),和硬碟的記憶等,以予擴大成更多的記憶空間,即是所謂的「虛擬記憶快取空間」,借以提昇存取(寫入與讀取)資料與執行效能。然這時實有的RAM和硬碟記憶的存取速度快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往往RAM的速度又大大於磁碟記憶的速度,嘿嘿!整體的效能這時磁碟記憶存取速度也就是關鍵了? N2 vA/  
qIO<\Y l  
  經過以上的提示與說明,你是否查覺這道要提升效率的工作藥方是什麼?在Windows的平台內是可以改變的!而要如何的來作呢?如果是用Windows 2000或XP的友朋,通常在該作業系統安裝完成後,它會在開機磁碟的根目錄上產生一個虛擬記憶用的快取檔案,名叫「分頁檔」─Pagefile.sys,它的檔案性質是隱藏的,通常要解除隱藏性質或突顯顯示所有檔案時,我們才看的到它。當你擁有的磁碟數不只一個,且速度快慢不等,尤其速度相差成倍比時,它要擺在那裡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用慢的就跟著下降、相反用快的就一起跟著上升,那我們已根據先前實作的描述的已知道RAID的工作速度比開機磁碟快了一倍,所以也要用RAID這邊來作快取的「虛擬記憶磁碟」是必行調整的,不過這不能用直接移動的方式把Pagefile.sys檔移過來就可以的。 r87)?-B  
5|4=uoA<  
  在Windows2000的「控制台」→「系統」之「系統內容」這一功能框(Icon)內,是必須由系統管理者(Administrator;前述的做RAID的工作也是要用這一身分才可以進行的)來變換改變設定的。您可以只要在Windows的桌面上,直接移動鼠滑游標到「我的電腦」這一圖示上,按一下右鍵從內容項來起動這一系統內容來查看改變工作。此時這一Icon起動後,內定的會停在「一般」這一邊,接著你只要再按「進階」就可以看到有一個叫「效能選項」再按一下它,那就是我們要來改變的設定地方。其中有兩個描述─上為「應用程式回應」、下為「虛擬記憶體」,我們就是要改變「虛擬記憶體」的使用檔案位置到RAID上,接下要改變設定那就按下「改變」吧!這時在陳現的磁碟中你就選按RAID的邏輯代號後,照抄先前內定的起始值和最大值後再按「設定」就可以了,不過也要再回到按選到「內定的磁碟代號」後,把起始和最大值改成空白「設定」,才可以一律改設定到RAID上,在設定結束關閉後通常會要求重新開機使能調變設定生效。 0v~Eu>Rg  
gwf *M3(  
  當然,在Windows的其它作業系統也是可以根據磁碟機的快慢,來改變這一設定的以提昇效能,只不過陳示出來的描述不同而已。快快,可以改變成使用RAID環境提升系統效率的朋友們,如有做過的也來說說你的成效結果如何? x[ sSM:  
}G:5P3f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5車 發表于: 2005-09-08
•重要補述(二) DGdSu6s$  
  (作RAID時,如何的來選磁碟與其介面的配合─首重硬碟機與介面的資料傳輸速率問題!) 6w<jg/5t  
Lm"l*j4  
  資料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是硬碟機相當重要的技術指標,其有三種不同特徵之規範─ &(-+?*A`E  
  a.最大瞬間(Burst)資料傳輸速率。 ?SRG;G1  
  b.內部(Internal)資料傳輸速率。 TB\#frG  
  c.持續(Sustain)資料傳輸速率。 1|l'oTAA  
然一般硬碟機都是直接以「最大瞬間資料傳輸速率」,來作為它一個與接「面介」(Interface)接合的傳輸速率之標榜。但在資料滙流當中「持續資料傳輸速率」,才是最直接影響硬碟機進行「大量資料」傳送時的效能表現。 ='a[(C&Y  
.z4 fJx  
  由於「最大瞬間資料傳輸速率」等同於「介面的資料傳輸速率」,而這個特性卻會限制了數個硬碟機所組成的陣列之最高效能表現。舉例來說─有個Ultra 2 SCSI硬碟機,其介面資料傳輸速率為80MBPS,外部平均資料傳輸速率為25.0MBPS時,也就是在使用四個硬碟機來同時讀取資料時,其資料傳送就會到達介面頻寛的飽和點了。由於「內部資料傳輸速率」取決於硬碟機各個主要組件如「磁頭」、「碟片」、「主軸馬達轉速」、「內部快取記憶大小」等的技術能力,因此「內部資料傳輸速率」便是硬碟機從碟片讀、寫資料的速率。 W0J d2*]  
rrbD0UzFA  
  談這些後大概可以回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即IDE硬碟還是SCSI硬碟比較快、哪一種硬碟比較好?就硬碟設計來看,因為SCSI硬碟大部分都應用在較高階的環境中,所以預設的使用年限也較長;又因為要求較高的效能表現與安全性,所以會使用較新的技術,當然售價也會較高。可是如果作業的工作是在Windows 95/98/ME或是DOS的環境下執行,使用SCSI硬碟就有一點浪費了。如也不考量長期的使用安全與讀寫的穩定性,一時比較單一顆SCSI與IDE硬碟機的效能,是會讓人覺得SCSI硬碟並沒有快很多;原因無它,就在於這兩款硬碟機「持續資料傳輸速率」的數值並沒有差太多。 m1H_kJ  
b5lZ||W.  
  然要如何才能讓硬碟機發揮長處呢?關鍵點在於作業系統是否支援多工功能、可否讓數個硬碟機同時傳送資料。而磁碟陣列系統(RAID),就是可以讓硬碟機發揮其效能的一種好方式,尤其SCS具有多工機能以其配合下表現就更為突出。然因目前大多數的On board型之IDE RAID,其最大的介面傳送速率─目前看到的ATA有133MBPS、SATA有150MBPS,往往又要省成本因素下都是共享資源而成(簡化了條件)。是因有些使用者,配合的也都是同時以相同速率的IDE硬碟機,但未去注意硬碟機「外部平均資料傳輸速率」,又在沒有注意必要上要使用雙通道介面的組合、或避開其它共享的通道頻寛下,速率效能就沒有達到基本RAID 0理論的預期;也就有一些網站、雜誌與經銷門市和個人,沒實際的真正了解到上述問題後,隨便的組合一下作個測試的結果就報告出來,曰:「就是這樣如此啦」,斷下結論稱RAID的速率效能與一般相同甚或越低,實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突出要人不需要多此一舉! ;]!QLO.bs^  
YbAa@Sq@  
Copyright by 小 豬
離線小豬

發帖
808
只看該作者 6車 發表于: 2005-09-12
●作RAID、搞影音要有的邏輯性規劃建議 ,]@K,|pC)  
!u'xdV+bf  
  您系統的作法要是會較有邏輯性的規劃時,應當要有類似這樣的條件─ SXP(C^?C  
F b?^+V]9  
a.開機系統與應用軟體都安裝在同一個磁碟機上; @dk-+YxG  
  如此一來,這一個磁碟機您可以挑容量較小的,如10∼20BG以內就足夠了,但是速度與效能就要選最好的,比如目前看到的SATA IDE硬碟機「速率有150MBPS」、「轉速有10,000轉」、「內部的快取記憶高達到10MByte」,然「容量只有18GByte」左右等等者,其價位只有2∼3千元台幣之間;則起動速度一定快捷、工作效能也高、故障與作業系統敗壞後不怕損及其它資料安全。(少煙酒吃喝不當玩樂一次就有了,不過學生還是會比較甘苦啦,提供這一方案也是我最大的目地!) "-djA,`  
~&<t++ g  
b.資料庫、影音工作磁碟等,另建一組較高容量的磁碟系統; !(7m/R  
  如採用了RAID系統(軟、硬皆可),可以加快效能、有足夠大的連續工作空間,存放影音製作時即時要用的應對額外素材、作業系統的龐大字型,然也可以將「備份開機系統映像檔」、「影音光碟映像檔」存放於此,更便利作成可自動開機用的CD、DVD資料光碟與及再次複製影音光碟等。 @I-,5F|r  
%VFoK-a  
  註:千萬不要把一個好不容易的,拜科技之賜才有的最大的連續空間之大硬碟機,把它再分割區開來;說什麼這一個區可裝開機系統、那一個區可以幹什麼,而這一個區又是要作備份用的啦!但是您想到了嗎?一但硬碟機不保了同一個內的什麼都沒了、最大可用的連續空間與應用作業暫存空間被您浪費破壞了;真非要不可隨便建個「目錄」來用不就行了,這反而不會破壞最大可用的連續空間。故一機台要有「兩顆」實體以上的磁碟機在內,已是一般性必備的一個途徑尤其是作影音者! ~Ni  
AwXzI;F^  
c.快速備援的措施; 4VZI]3K,  
  當作業系統有所敗壞時、受病毒影響時(不用與其混戰)、某種因素錯亂不勘時、硬碟故障與更新硬碟機時,和本題的方案作法時(請再參閱後續會有的─◎窮人用的上萬金DVD製作應用軟體,永久免費試用法與一些法寶!,有了以上a.、b.兩點作法,都可不用一一的再花費很龐大的作業時間、辛酸來重新建立或修護,只要另尋一個開機方式在幾分鐘內就可迅速恢復過來,不會影響到資料庫和影音檔的不保!即善用隨插即用設備─除了CD/DVD等光碟機可以燒錄影音光碟片外,它是一活動的儲存體也就是如同PLUG & PLAY了!但是以目前言速度仍不夠快,如可以再加一部外接式的「行動硬碟盒」又可熱插拔;如COMBO機─USB與IEEE1394都可用者(含硬碟機總費用約NT$4,500以內),需要介面也是製作DV影音者人人具有的,尤其1394者穩定、又快速,勝過了ATA & SATA。這不但方便製作「系統映像檔」時的關鍵存放,也可以作為開機磁碟,也就更方便作為一切備援的機具了。看看這等P & P裝置是不是都很方便在上面,放一些假平時不需要的雜七雜八工具軟體、驅動與更新程式、保存寶貴資料檔案呢?它們又是獨立於主機機體之外的可靈活運用的、資料的安全性是不是更不怕受到主機的影響而連帶生遇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