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簡單SAE記法是:
 }BFX7X  W: Winter, 指的是低溫的流動性, 5W=-35度結凍, 10W=-30度結凍, 
 =lb5	#  一般跟引擎發動的瞬間時機油潤滑有關, 稀一點的流動快, 啟動磨損就少一點
 ~DJI Lc   故如您常跑外面, 引擎開開關關, 應該用 0W or 5W, 不過都跟口袋大小有關, 0W的話口袋當然要更深了  
 x<Ac\Cx   vV
PK  後面的 30,40,50: 指的是高溫的流動性, 越高代表越黏,
 :|&S7&l]  一般跟車子的老舊有關, 新車可用稀一點, 老車就黏一點, 
 ]H-5	  大腳的人, 可用黏一點, 高速超車會爽快一點~
 'hNRIM1    =v !'?  可參考:
 4p6\8eytq.  http://blog.yam.com/gabrielchang/article/8905897 bbG!Fg=qQ?   W<\*5oB%H  市面上所銷售的複級黏度(Multigrasde)機油,常見的有SAE 20W-50, 10W-40, 15W-40, 10W-50, 15W-50, 0W-40, 5W-40, 5W-50, 10W-60,主要是能在兩種高低溫氣候中都能維持合適的油膜黏度。後面的數字同樣代表黏度,多半為100°狀態下的流動指數,數字愈大黏度就愈高。高溫時機油黏度夠才有強韌的油膜,在機件與機件間潤滑發揮保護機件功能,否則油膜破裂造成機件快速磨損。因此對於氣候炎熱的國內來說,後面的數字所代表的含意也遠大於前面的數字。在台灣的夏天氣溫很高,從台北至墾丁最熱約40°C,且一整天持續高溫,所以適用#40或#50機油,而低溫的黏度可較不需去考慮(經濟考量為優先!)。
 ijeas<   V8947h|&  簡單歸納下列(在台灣)機油黏度選擇要點讓大家參考。
 ;\54(x}|K   {1}p+dEK  W前的數字選用(in Taiwan):
 /g\m7m)u  冬天選0W、5W、10W;夏天選15W、20W
 umI6#	Vd`=  新車選0W、5W;一般車輛選10W、15W;老舊車輛選20W
 "%dok@v  住高山低溫區選0W、5W;住平地常溫區選10W、15W、20W
 AkX8v66:
   WV,j
<x9w  W後的數字選用(in Taiwan):
 m<GJ1)%3i  一般車輛或新車選40、50;老舊車選50
 Y/`*t(/5  平順操控者選40;操駕激烈者選50、60
 Qe4"a*l-r  新車無吃機油選40;車吃機油選50
 t4FaU7  輕負荷小車選40;重負荷大車選50、60
 `t Zw(Z=h  短程通勤者選40;高速公路或長途用車多者選50、60
 O_|p{65  平路行駛者選40;常塞車、常慢速爬山者選50、60
 
 A9C  欲較省油者選40;欲引擎較靜者選50、60
 {GKq Ou   +I_p\/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