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器簡略的測法── /<Ld'J 0w=R_C)s 這主要是看單一電容器有沒有漏電、有沒有短路(Short)與斷路(Open)的現像,因利用便利的三用電表實無法精確的測試它的各系數值!
z>m=h)9d~ \ZI'|Ad
rl08R T;5r{{ 一.使用傳統的指針三用表測法;利用「歐姆檔」,即看阻抗的變化應用測法。
PcT?<HU O@V%Cu 當切到該等檔位時其內部做法,「黑棒」是接在電池組的「正極端」(別誤會,確實就是這樣)、「紅棒」是接在電池組的「負極端」。
p5r]J +1 )3Z ^h<"j hrG M|_BE A.使用前的「歸零」;
q@t0NvNSu {!t7[Ctb 這是應用這一檔功能前的必要作法才可以正確,而其又有一倍或百倍、千倍•••等檔位,在使用前若有調換或經歷時間過久時,都必要一一作這一歸零的動作,所測得的阻值才會正確與達到最低的誤差率!
SN7"7jo P< TJ q~)Bm a.將「紅棒、黑棒」二端先「開路」(Open,不相接觸),調整「指針鈕」,使其「指針」定位在「無限大」的格位。
OxI/%yv-c qlL`jWJ b.將「紅棒、黑棒」二端再短路(Short,使相接觸),調整「電壓鈕」,使其「指針」定位在「0」的格位確認後放開。
Og,$ sH}` ?c[*:N( B!vmQR*1 B.再作測試,想清楚、回憶一下,之前我談過的「電容」的特性之一「瞬間短路」的應用;
O3I8k\` ZosP(Tdq a.把電容器先放電;這是要把要測試的電容器上殘餘的電荷先放電掉,只要把它的二腳相互接觸一點時間後就可以了,注意這是小電容的測法哦,若是大電容(指約在「千微法拉」即1,000uF以上者)測法直接放電是會呈現火花的,注意請參照以下「附註1」作法。
.zi_[ qWQ/'M b.觀查變化;當把電容放電後,先把任一黑棒或紅棒接在電容器的任一腳,再把剩餘的另一棒接到電容器的另外一腳,此時眼睛要注意的看指針在瞬間的反映哦(數位型的看數值的變化)!
Pi]19boM. i\,-oO b1.在正常下,它在瞬間的導通下會「刻度」呈現「零歐姆」(數值者為0或負數值),隨即充電後阻抗會轉大,這時「刻度」就會昇到最大的「無限值(位置)」(數位型的呈無限值表示),這使為一個正常的現像之好電容器。
0*f)=Q' vX/T3WV
b2.假若這之後「刻度」(指針式的、或數位型的)一直停在「零」數值時,那就如同一條導線一般,也就是完全是壞的了。
Tf'hc]`vS W"k"IvTW} b3.假若有仔細的看,然「指針」都沒有感到有動(往零值偏動)時,這可能就是一顆空砲彈了(OPEN)。不過還是不能這樣肯定,這時有可能它的容量值很小,約是在幾百pF(十的負12次方)以下者就很難看出了。但這時只要重新來一次,把歐姆檔位切換到較高的電阻測試檔位下,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又因它的蓄積電荷會很小,則可以直接把棒子或電容器腳位,往返交換變化一下來測即可以(就不用一一的放電了)。
%nf6%@s .+$Q<L b4.假若這之後「指針」(或數值)一直停在「零」與「無限大」中間時,即是有嚴重「漏電」的現像,阻值越小者越差(不好),也就是不良的電容器了。
=l+yA>t| ]'&LGA` ZOh`(})hy C.測試時這一刻度(或指針、或數值)的「變化」再詳述;
Tp/6,EE 在電容器之容量值的大小不一情況下,刻度由瞬間導通為零後,才再回昇至無限大的過程中,會跟電容量的大小成反比的(即越大者越慢),有的還會因電流很大之下,而電表可提供的電流不足夠大之時,要花好久的一段時間才終究回到無線大,然也有可能電容器的漏電系統大於電表可提供的,那就永無法回昇到無限大了。
~vm%6CABM 另一「時間特性」說明──T = R C (時間 = 內阻與電容之積),通常性電容器「漏電系數」不是很小的,在電容值很大時,有可能會無法使指針回昇到無限大,但還是可以呈現很大值,而這一容量約是要到上萬微法拉以上時才被允許的,但不是很好的現像。
p`olCp' glO^yZ s rBQ _iB_ - YEZ]:" 二.使用「數位字型」三用表的測法;這有些會多了個「電容值」的測試,但平價型的是無法精確測試各系數值的。
^UP`%egR .]8ZwAs=& 同樣利用「歐姆檔」,當切換到該等檔位時其內部做法,「黑棒」是在接電池組的「負極端」、「紅棒」是接在電池組的「正極端」(恰與指針型的反相)。
x[
SDl(<@; '{cIAw/"n A.使用前的「歸零」;通常這一種數位型電表要是平價型的是無法作歸調整的,若有的話就是先使二棒短路後再調「調整鈕」使其停在零指示,若沒有的那就用眼睛來記錄了,當在二棒路時會呈現多少值則視同為零來看。
AP3a;4Z# =>m<GvQz B.最後再作測試,同上「(一)之B.」作法,不同的是數字的顯示;瞬間為零(要減去原先紀錄的值)、爾後數值呈無限值。
&)QX7*H 0HZ{Y9] C.同上「(一)之C.」說明;另有的數字型三用表,在歐姆檔上若有短路了,它就會發春的「嗶」叫一下

,這就可以很好識別是否有通過零值這一點了。
m&d|t>3< )7hqJa-V !M(xG%M-V #`^}PuQ 註1:大電容器的放電,這要稍注意一下的,因其含有很大的電荷時,雖電壓不是很高,則還是會在放電的瞬間產生很大的電流、火花狀,這時是會溶解或燒焦導體的,雖不會產生電人的現像,但會破壞導體結構所以還是要注意一下放電的方式,這時只要採用一個約是10W、100歐姆級的電阻器,在電容二端相接來減緩放電就會很安全了。 -E[Kml~U
Dm981t>wL
註2:再注意,在我們做成的超大電容器上(power buffer),在單體上是可以用以上的方式先一一的量測一下的,但在容量大於1,000uF時或整個Power buffer,就要改用「註1」的放電法了,不過接上實體電路後就不能這樣的量測!因它的上游還有電力源存在,以及車機旁路電器的接通存在。 .xCZ1|+gG
{p2!|A&a
註3:為何要說明「測試棒」的作法呢? phXGnm
其因電容有「無極、有極」性者,針對無極性者是不用管那一棒要先接那一腳,只要一邊一腳即。而有極性者,就必要使「測棒接正極電者接在電容器的正極腳」、使「測棒接負極電者接在電容器的負極腳」,才會正確而不誤判。而在指針式的,還是會有瞬間導通過快把指針打彎了的現像,這是在大容量下有正、反向交換測試下,才會呈一反向電壓(逆電流)過大而生的現像,所以大電容器的測法最好要一一作放電並注意極性後再測。 2k~l$p>CN!
b=C*W,Q_#
註4.機會的說明! ~ah~cwmpS
今在這兒所講的,都是在DC(直流電)的狀況下的環境,另還有AC的環境是不能混淆的,則也不談這AC的變化因素。但這個機會,可以讓人知道一個DC裝置負載大小的測法,例如有一個電器裝置是使用DC 12V的電源者,在它的供電正、負極二端即可以視同是一個電容器的二端,且是有極性的電容器,而且可能是一個大的電容器。在這時就得先放電,再去正確的接「黑、紅棒」,而所得的值就是它在DC用電下的負載阻抗值;其歐姆阻值越小的表示耗電越大,反之歐姆值越大耗電越小。 (XTG8W sN
而跟據「歐姆定理」I = V / R(電流 = 電壓 /電阻)、P = VI(功率=電壓、電流之積),使用的電壓為已知,而可測得負載阻抗了,則這時會消耗多少電流或多少功率就一清二楚了,也就可以選用一個理想的保險絲來作安全的配合了。[ 此貼被小豬在2006-05-12 00:21重新編輯 ]